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生作品>>征文2008
世纪碰撞
[2009-09-23 12:42:51]

    公元2019年。
    小行星“2007NT7”准时光临地球,天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耀眼得无法直视,比太阳光还强烈数倍。一颗巨大的火球从天而降,地面上所有的生物四处逃窜,世界陷于混乱之中。伴随着一声巨响,疯狂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一切的物质被冲击波碾成灰烬化为乌有。瞬时,瓦砾沙土飞扬到空中,遮住了原本光明的天空,黑暗笼罩着地球……
    陨石造成的破坏还不止这些,地表上熔岩四溢,火山频频爆发,世界变成了一片火海,温度高得让人难以适应。陨石还造成了世界性的大海啸,巨浪吞没了繁荣的海边城市,世界大部分的陆地沉入海洋,仅有的一部分高地变成了海上布满岩浆的孤岛。火和水从此交融,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嗞嗞声,一直响个不停……
    由于二氧化碳和温度的急剧上升,地球上现存的绝大多数的生物完全绝迹,海面上死鱼遍布,天空中再也见不到飞鸟的身影,陆地动物更是鲜有幸存。那些幸运的小生命也不会再在地球上生存多久,食物的缺乏,条件的恶劣把他们逼到灭绝的边缘,除了一些耐得住高温的原生生物或原核生物能够继续繁衍生息……
    这可不是只追求的视觉效果的好莱坞大片,而是极可能发生的场景。小行星“2007NT7”对地球的威胁的确存在,根据墨西哥天文学家的预测,这颗编号为“2007NT7”的小行星11年后,可能要给地球“致命一击”。这颗速度达每秒28千米的小行星如果撞了地球,有可能引起海啸、大规模火灾和火山爆发。
    其实,小行星对地球构成威胁的还不只这一颗,2014年小行星“2003 QQ47”可能撞地球:可能的撞击日期为2014年3月21日。如果倘若发生撞击,可能会产生相当于2000万颗长岛原子弹的威力。2029年小行星“2004MN4”将穿过地球、月球间:英美天文学家宣布,伦敦时间2029年4月13日晚上10点,一个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2004MN4”,将在地球和月球之间飞过。2036年,“2004MN4”再度袭来:因为前一次飞过离地球距离太近,地球的引力将致使“2004MN4”偏离轨道,如果直接撞击,其对地球上所产生的破坏性将比卡特里娜飓风、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以及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加在一起的破坏力还要大。行星撞击地球爆炸产生的威力将相当于1945年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6.5万倍。2071年小行星“2000SG344”将与地球发生碰撞:一旦与地球相撞,那么它的撞击能量将大于100颗广岛原子弹,其爆炸力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器。2880年小行星“1950DA”将撞击地球 :科学家们预测,一颗名为“1950DA”的小行星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尽管科学家们声称相撞几率约为三百分之一,但对科学家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了。
    幸亏的是,以上大多数灾难的发生可能性都已被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后基本排除,而最著名的一颗未解决的小行星“1950AD”也要等到872年后才会来袭。但是,小行星“2007NT7”是否会袭击地球暂时依旧找不到答案……
    当然,对于“2007NT7”的来犯,人类也不会束手无策。第一种方案——登陆检测:通过火箭或太空船运送宇航员到行星上,采集更多关于小行星的资料,从而确定万一行星撞地球时的策略。太空船飞抵行星后,先用传感器扫描行星的组成,确认是否适合降落,然后抛出“锚”,抓稳行星表面,宇航员就能下来勘测。如果是无人飞船,就排出篮球大小的登陆探测器完成检测任务,接着用飞船撞击:欧洲太空总署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送“堂吉诃德”号与“桑丘号”宇宙飞船升空撞向小行星。“堂吉诃德号”将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撞向小行星。“桑丘号”与地面太空望远镜一起监测被撞小行星,跟踪观察由撞击所产生的行星碎片的轨迹,分析整个攻击计划是否能够改变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和方向。第二种方案——拖离轨道:利用“引力拖机”将小行星拖走。首先发射一种飞船到太空,在目标小行星上空盘旋。由于飞船和小行星之间存在引力,飞船会像磁铁一样逐渐将小行星拉离原有轨道。飞船的推进器将拐向小行星相反方向,避免气流冲击到小行星表面减少引力。缺点就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个重20吨的“引力拖机”大约能在1年内将直径200米的目标小行星安全拖离原轨道。 第三种方案——使用“太阳镜”:“太阳能收集仪”就等同于一面“太阳镜”,将太阳光重调至光束,直接射向小行星,令其表面慢慢升温并产生推力,但此方法需用上10年时间才奏效。 第四种方案——核武撞击:NASA科学家最近提出崭新提案,以一艘装有核弹头拦截器的宇宙飞船撞小行星,令小行星偏离轨道,阻止与地球相撞。新提议指明核弹头拦截器只是最后一着,在固体小行星快要撞击地球时才使用。如同科幻电影中利用核武直接撞击小行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小行星受到剧烈撞击后产生的无数巨大碎片反而会成为袭击地球的武器。在长时间范围下,使用直接装入行星的“活动型”拦截器更为合适,“活动型”拦截器的原理跟核弹拦截器类似,只是将核弹头换成常规的“子弹”,但常规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力较小,要撞开小行星就要耗费更长的时间。
    即使现代人类的科技能够阻挡一些较小近地行星的撞击,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开头那些场景将会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然而,对于一些更大的近地行星,避免灾难的发生就不得不靠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因此,积极促进科技的发展便不可或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救赎,而且是对全人类的极大贡献!

2008•中学组二等奖
上海市天山中学高二(6)班 郑 超

    评注:文章先是抓住星体对地球的碰撞,惊心动魄地描述出一幅可怖的图景,接着笔锋一转,又道出了积极促进科技的发展是对人类自己的救赎的主题。从人类生存的大灾难中让读者体味科学的威力,不失作者的传播智慧。
 

上一篇: 行走在消逝中?!——灾害给我们的... 下一篇: 走出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