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生作品>>征文2006
矛盾中的思考
[2008-09-16 12:31:39]

    一、知与惑
    五千年的漫长征途上,我们一直在扮演着探索者的角色,不断地发现、思考、领悟、前进,我们深刻地了解无 知所带来的恶果。在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所以,在讨 论环境、生态这一系列问题时,首先便要“知”。
    如果人类能早一些知道肆意“开发”的危害,如今我们便不必去面对那些接踵而来的空气污染、大 气破坏、水体污染……也不会看到美丽灵性的海鸟染上满身的油污,也不会听见众多濒危动物的悲歌…… 也正因为只是“如果”,我们更应该去“知”;只有“知”,才能学习前车之鉴,才能不因无知而 去破坏。
    可是,似乎也正是因为“知”,才让我们有了更大的破坏:如果人类不了解到那些有害化学实际的 制作方法,土地、水体便不会被大量污染;如果不是看到石油这软黄金的无价,又怎会有石油泄漏带来的灾难……
    科学,在我们利用它去“知”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惑”,究竟我们应该怎样?是 像古人一样只用崇敬的心远观,不造成破坏,还是大踏步前进,去一路撒下种种祸患?
    我觉得,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真正的“知”,那不应该只是短浅、片面的,而应该是一个全局、宽 广的“知”。在探索的旅途上,我们难免遇到措手不及的灾难,因而产生“惑”,这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什 么?我想是我们的“知”,我们的“知”正确吗?挫折并不应该阻止探求前进的道路,“惑”只有 用“知”去解决,才是利用好科学,才能建设好生态家园。

    二、袭与变
    常听人说“人要适应自然,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你”,这话固然不错。从古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然 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认为自然就是美的,就是和谐的。我国道家也有“自然而然”之说,更不用提众人皆知的 “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似乎,我们只有学会自然的传承,便无可厚非地会进入完美的世界。
    这样做的话,我们学会的只是继承,继承上一代留下的,继承自然恩赐的,随着“天意”决定一切 ,试问这样又怎会有发展?也许从一开始,当科学开始与自然这位“上帝”较量,当科学占了上风,当我们告别神的时代 ,开始自己创造风、雨、电之时,我们就开始尝试“变”。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克隆技术、转基因产品,开始想要让失去的重新出现,开始想要改变,成为自然的主人。
    我想,这关于“袭与变”的问题,无法不令人深思。当我们一方面想着“物竞天择”, 另一方面又在想着自己去做“上帝”,去创造一切,似乎这越来越乱。
    科学,它带给了我们很多,可是当现代社会人们对科学的崇拜与古时人们对上帝的崇拜重叠,开始遗忘人文, 这也是不正常的。要让科学使生活变得更和谐美好,让科学能完全发挥其作用,在“袭与变”之间,我们该如何找到平衡 点?

    三、用与弃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地球上原有植被锐减,土地开发过度出现沙漠化,日常生活 和工业向大气排放过量二氧化碳和含硫化合物……在“用”的时候,我们似乎毁了自己的后路。
    也许,有时我们应该学会“舍弃”,放那些有着高价皮毛的小生灵一条活路,给大地多保留一点绿 色,让天空多一些鸟儿的啁啾……这样做的我们,是真正舍弃吗?我想不是,我们会得到更多,自然会与我们更和谐地 共存,会让我们见识到更多神奇,而不是用尽后的无限荒凉。
    善用科学,我们应该能更好地“用”;而善待自然,我们的“弃”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想要能完全发挥科学的作用,我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技术,还有心,一颗懂得“用与弃”、懂得将 人与自然联系的心。
    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我们拥有科学这把利器,也应同时将人文的观念紧锁心中。
    利用科学,让“知”去解决疑惑。
    掌握科学,在传承中尝试变革。
    善用科学,令放弃创造出无限。

 

2006中学组三等奖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2)班  张 晴

 

上一篇: 未来隐蔽的环境智能 下一篇: 一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