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要闻
探索植物奥秘,传播科学精神——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七期会员科普作品沙龙活动纪实
[2023-01-28 13:54:22]

 

探索植物奥秘,传播科学精神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七期会员科普作品沙龙活动纪实

      在虎年远去兔年将至之际,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七期会员科普作品沙龙,也是2023年协会首期会员科普作品沙龙,于1月16日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以“从展品到作品——谈《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创作”为主题,特别邀请上海科技馆的李雪梅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卢宝荣老师、浙江文艺出版社青少读物编辑中心主管何晓博老师担任互动嘉宾。

    此次活动吸引了包括本会会员、上海市历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学员,以及各位自然博物爱好者在内的60余人在线参与。活动由沙龙活动的“金牌主持”、本会理事、华师大孟承宪书院苏振兴老师主持,协会副理事长董长军致辞并介绍活动内容,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本期活动作总结。

    受协会理事长钱旭红院士、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世亮的委托,董长军老师在致辞中对参加此次科普沙龙活动的朋友表示感谢。能够穿越疫情的时空界限,以线上方式来到沙龙活动,体现了大家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前面几期活动,从科普图书到科普视频,从创作到传播,每一期都邀请了作品的主创团队和各位科普同行,还有各位科普创作的爱好者,分享在原创科普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推动科普创作和科普评论是协会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也欢迎会员能够踊跃推荐新近创作的科普代表作,向协会申请举办科普作品沙龙。

    第七期活动很荣幸能邀请到《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一书的原创作者、责任编辑和科学审核三位老师,该书从生产到品控的直接责任人都来到了现场。而且该书还有一个可以延伸的地方,可以拿着书到线下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区里,找到对应的植物标本。这是非常有趣的点,不仅适合科普爱好者本身,而且也非常适合亲子家庭。

沙龙主讲分享

《从展品到作品——谈<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创作》——李雪梅

    《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一书的作者、主讲嘉宾李雪梅从该书“是什么书-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方面,分享了该书的创作历程。该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书籍部分,一个是赠品部分。书籍《了不起的植物》基于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缤纷生命展区林奈实验室的植物分类树进行创作,精心挑选了中华水韭、骆驼刺等12种植物,从生物信息、实用故事、科学家故事三个方面来讲述植物故事。该书随赠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我的植物观察笔记》,主讲人一一解锁了植物观察笔记在自然博物馆、社区以及野外等多个场景的使用方法,鼓励读者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植物观察笔记。

    李雪梅还详细介绍了创作该书的过程和时间规划。她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科普工作者首先要夯实底层,平时要多关注业内信息,保持敏锐的科普嗅觉。创作本书是从文献检索开始的,从文献综述、新闻报道等方面入手,花费了50%以上的时间。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实际写稿很快,只用了20%左右的时间,并以“桉树”篇为例介绍了“场景化”写作的方法。后期磨稿用了30%左右的时间,从打磨语言、提炼标题、加入注释等方面提供了科普图书创作的具体案例。最后,主讲人总结了“科学家精神”在博物馆与科普图书中的体现,该书以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并以此激发读者好奇心。

互动嘉宾分享

《原创科普图书二三事——从<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的策划出版说起》——何晓博

    互动嘉宾、《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一书的责任编辑何晓博从“选题缘起-优化打磨-成品效果”,分享了《了不起的植物》出版的各个环节。本书品牌为引进图书意大利安徒生儿童图书奖最佳科普读物、中国童书榜优秀童书“超级科学家”系列,希望依托既有品牌和资源优势打造中国原创版“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广泛借鉴同类书优点,优化打磨后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出版团队在编辑过程中十分注重作品的可读性,以全彩手绘插图、清新雅致的排版,让阅读变轻松。在字号的选择上,更是选用了较大的宋体字,以保护青少年读者的视力。100多页的体量,也让读者被吸引后能够顺畅读下去、轻松读完它。“科学家故事”的设计兼具科普与人文,希望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承科学家精神。最后设计的赠品《我的植物观察笔记》,也让这本书不仅是能用眼睛看的,还是能动手做的。

《植物分类、双名法与生命之树》——卢宝荣

    互动嘉宾、《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一书的科学审核卢宝荣老师,从地球的生命历史出发,以地球植物演化与物种形成为背景,分享了“植物分类与分类学”、“植物命名中的双名法”、“植物演化与生命之树”三个方面的知识,解释了《了不起的植物》一书以生物分类树为基础的创作背景。卢老师以《了不起的植物》一书中“银杏”、“桉树”等植物的拉丁学名为例,介绍了植物分类学的分类、命名和鉴定等主要内容;还从林奈的故事开始,讲述了国际上对生物命名的双名法规则,即“属名+种名+定名人”,并以水稻的不同类型为例,介绍了植物物种之下更小的单位“亚种”“变种”“变型”等知识。植物在4.2亿年前登陆后,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类和命名。此外,分享中还谈到了“生命之树”,生命之树展现了植物界不同物种和类群(经典分类)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生物分类树,就展现了生物的这些信息,我们也能从《了不起的植物》一书中了解这些概念以后,更好地运用它。

互动问答

    在互动问答阶段,与会者踊跃与主讲人和分享嘉宾进行互动提问,并对本书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何搜索专业而又权威的文献?如何给校园植物编辑手册,并吸引更多的读者?这本书的作者在书里设计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使用场景,如何在自博以外的场景使用《我的植物观察笔记》?在组织学生进行观鸟活动的时候,如何帮助他们提升对鸟类与植物的链接?如果该书再版,能否《我的植物观察笔记》增加观察范例和观察注意事项?在读者动手做观察笔记的过程中,能否给小朋友们以正向的激励?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浙江文艺出版社携手,为参与互动的观众,各赠送一套由作者签名的图书。

沙龙总结

    点评嘉宾江世亮老师认为,此次沙龙活动内容非常实在,干货很多。这次沙龙分享了《超级科学家·了不起的植物》从前期的调研、文献的搜索、最后的呈现等过程中所做的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本书从封面的选择到整个设计,让人拿上手放不下,阅读起来非常轻松,知识点也随处可见。今天关于这本书的分享也让在线的各位与会者受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创作团队的付出和努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也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好作品,能够在这个沙龙里面一一亮相。今天的沙龙也为2023年的活动开了一个好头。我们马上就要迎来兔年,祝各位突飞猛进,我们也将争取在兔年有更多精彩的沙龙和科普活动呈现给大家!

图文/李雪梅、何晓博
 

上一篇: 探讨科创之内涵,领略自然... 下一篇: 在分享、交流中提升科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