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要闻
在分享、交流中提升科普创作能力——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举行学员作品分享交流会
[2021-03-31 13:24:36]

 

在分享、交流中提升科普创作能力

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举行学员作品分享交流会

    2021年3月28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举行学员作品分享交流,这也是本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最后一项集体活动内容。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江世亮,培训班班主任、孟宪承书院副院长苏振兴,及培训班40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学员作品分享交流会上,10个小组的代表逐一上台,展示个人结业作品,分享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并与其他学员讨论交流。

    第1组吴雅婷的个人作品为《抑郁症真的会引起脑损伤吗?》。文章从抑郁症的表现和目前抑郁症患者现状入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进而对抑郁症的病理机制进行讲述,内容清晰易于理解,希望增加受众对抑郁症的认识与了解。

    第2组唐莉晶的个人作品为《裸猿Debug日志:猫与感冒的雨》。小说从主角猫的角度,以对话的形式,对猫感冒的病因、症状、应对方式以及常见误区一一作了讲解。

    第3组刘真君的个人作品为《植物冬态欣赏》。从冬日植物的叶痕和芽鳞入手,讲述植物的生存智慧。同时提出在科普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注意作品的科学性,根据受众需求,不断修改作品,适当留白,使受众从不了解到了解,发展到主动去探究,进一步了解。

    第4组王沛瑶的个人作品为《科学史争辩——光是什么?》。作品将独特的辩论形式引入到科普作品创作中,选取科学史上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同时通过主持人的视角,向受众展示物理学史上有关光学的重大理论形成与演进史。

 

    第5组刘一娇的个人作品为《陕北窑洞知多少》。从家乡地域建筑蕴含的人文、地理地貌等入手,通过文献查找、与当地人交流探讨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将年轻人不清楚的陕北建筑、历史、文化以图文形式作了新视角的解读。

    

     第6组孙缘缘的个人作品为《过继免疫疗法》。作品受众明确,既包括想要了解过继免疫疗法的普通人、青少年也包括肿瘤患者。作者以简介形象的原创手绘原理图和视频方式,向读者展示CAR-T、TCR-T、TILS三种过继免疫疗法。

 

    第7组毛天怡的个人作品为《火星七分钟》。首先确定故事知识点与情节,以火星登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七分钟为基础,把可能会遇到的信号盲区问题和火星沙尘暴及人类的应对作为主线,以丰富的人物和起伏的情节展开创作,引人入胜。

 

    第8组於云天的个人作品为《生活里的甜与糖》。科普短文主要涉及传统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代糖以及甜味剂三方面内容。科普内容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回归于生活,希望借此呼吁大家能以更健康的方式认识糖、用好糖。

 

    第9组陈凌云的个人作品为《保健品的奇幻漂流之人体代谢探秘》。文章主要对胞吐、糖降解和循环区三部分内容进行讲解,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糖代谢的奥秘娓娓道来。

 

    第10组缠珊的个人作品为《美白产品现阶段研究初探》。目标受众既包括接触美白产品的人群又包括热爱科研的大学生,故而文章既涉及人们较为关心的肤色变化原因和美白剂的发展与制作方面内容,又包括美白产品的科研评价方法,框架清晰,参考文献丰富。

 

    在学员作品分享交流会上,师生们认真听讲,并积极发言参与交流讨论。

 

    个人作品交流会后,苏振兴老师对各组成员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学员在今后的科普作品创作中能结合当下科学研究,将作品的科学性放在首位,同时心中要装着读者,根据受众需求对作品进行进一步打磨,创作出更多更优的科普作品。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江世亮副理事长在总结讲话中,对交流作品的亮点进行点评,指出本届学员作品质量很高,交流分享的氛围很好,他对各位学员的科普创作之路寄予殷切希望,把此次个人作品交流会当做自己科普创作之路的新起点,再接再厉,更快地成长起来!

 

    作者:黄鑫、吴杰虹  摄影:薛正超、苏振兴、邢小刚等
2021年3月30日

 

上一篇: 探索植物奥秘,传播科学精... 下一篇: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