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名家风范>>名家科普论坛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在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钱旭红)
[2020-11-23 14:47:40]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

在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钱旭红 

    首先代表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祝贺顾凡及教授科普作品研讨会的召开。为推动科普原创,在中国科普研究所、上海市科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支持主办下,上海市科普作协等自2016年起每年举办以“加强作品评论 繁荣原创科普”为主题、以在国内有影响的科普作家的作品为引的科普作品研讨会,先后举办了卞毓麟、杨秉辉、叶永烈、谈祥柏等科普名家的作品研讨会。今天在科学会堂举行的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正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延续。
    看了江世亮给我的“顾凡及作品研讨会文集”的相关内容,特别是研阅了顾老师本人那篇“走上科普之路”的文稿,让我对顾老师的作品特点和创作经历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不仅心生敬佩!顾凡及先生是长期耕耘在计算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退休后以科普著译为自己余生的事业,先后出版了10本科普著作,4本科普译作,60余篇科普文章。逐步形成了坚实科学内容和故事性、趣味性、前沿性的表达结合的科普创作特色。顾先生的科普作品除了得到相关专业部门的奖励,更得到了同行和读者受众的认可,他的多部科普著作出版后得到业内和出版界的关注,评论很多,好几本书能一版再版也说明了问题。
    顾先生在科普创作上的成功实践也再次印证了好的科普作品就是要能讲好故事,就是科学硬核和生动有趣故事有机融合的结果。希望和期待今天的顾凡及作品研讨会上能就如何讲好科学故事有更多的交流和切磋。这也是我在我们协会的理事会和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等多种场合一直在鼓吹和强调的,就是我们作为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一定要努力成为讲好科学故事的行家里手。因为当今时代几乎所有受欢迎的科普作品都是有好的故事在其中。
    当然如何讲好科学故事这里面是有很多、很深的学问,譬如说选题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如何结合社会热点;表达上如何刚柔相济、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度上如何拿捏等。同时能否讲好故事对作者本人的知识储备、文化素养、写作能力等的要求甚高,是有许多需要不断学习和向成功者借鉴的地方。也为此协会这些年坚持推动召开科普名家作品研讨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想表达的第二个想法就是我们的科学家、在科研一线从事科研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应该成为我们今天科普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像顾老师这样长期甚至毕生从事科研工作,术业有专攻的学者专家应该成为我们今天科普的一种重要力量,因为他们有学术上的积累优势加上现在相对可以支配的时间上的优势;当然还在科研岗位上的广大中青年研究人员也理应是科普的重要方面军。就如卞老师所讲的,科学家群体应该成为科研成果科普化的第一发球员。所幸的是现在科学共同体内愿意做科普的人多起来了,顾凡及老师在科普上的成功之路也会给更多科学圈的人走上科普之路带来示范。
    顾凡及老师科普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非常明显。他在作品中,不仅介绍知识,更重视介绍思想方法,鼓励独立思考,而不只是简单普及科学知识。善于引导读者同步思考前沿科学难题,体现开放问题的科普。以做科研的态度来做科普。丰富的科研经历使得顾老师具有提出问题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他并将这种能力传递给读者;科学性和前沿性是科研和科普共同要求;他以科研的态度和方法从事科普写作,并将趣味生动包含其中,在译著中融会贯通信达雅和译著两者的“知识库”,从而创造出了我认为是“研究型科普创作”的这一新颖风格。顾教授关于科普创作的感悟和经验体会可以作为年轻的后来者的教科书。

    怀着这样的感念预祝今天的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取得预期的成果。也祝顾老师科普之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谢谢大家!

 

上一篇: 【卞毓麟科普作品研讨会】... 下一篇: 【卞毓麟科普作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