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名家风范>>名家科普论坛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参会几得(王洋)
[2020-11-25 13:49:50]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

参会几得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王洋

    参加了顾凡及先生科普作品研讨会后,对自己触动较大且极有同感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顾凡及教授是计算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潜心撰写了多部脑科学著作,退休后佳作不断,除编辑期刊、组织学术会议和发表学术论著外,共出版科普著作10本,译作4本,文章约70篇。会上,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先生赠顾老师16字:“普及脑学,不辞辛劳;年方八旬,再接再厉!”充分表达了与顾老师共勉的愿望。他们对科普事业无限的追求与热爱,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钱旭红院士指出:“顾先生在科普创作上的成功实践再次印证了好的科普作品就是要能讲好故事,就是科学硬核和生动有趣故事有机融合的结果。”的确,顾老师擅于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隐藏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里,使其作品极具可读性。钱院士强调:“我们作为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一定要努力成为讲好科学故事的行家里手。”对于这点,我们后辈仍需努力……因为讲好科学故事的难度实在不小。顾老师发表的“走上科普之路”的主题演讲,干货满满,可谓科普写作的最佳指导方案,需要我们在日后仔细揣摩、慢慢消化。
    复旦大学寿天德教授是顾老师的挚友和同事,会上他介绍了顾老师是如何作为一个数学背景的学者进入脑科学领域并有所成就的励志故事,让人动容。正如寿教授所说,顾老师谦逊好学,求真理不唯书,通达严谨,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他的品行与特点造就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富有特色且数量丰硕的科普作品。
我们往往关注科研和科普的不同,却忽略了二者的紧密联系。会上,顾老师指出:“科研至少培养了关注和跟踪学科发展的习惯,阅读文献和进行总结的能力,对问题是否重要和可行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思考问题是的严谨性,保持头脑开放的态度,不迷信不盲从,万事多好问一个为什么……科学性和前沿性是科研和科普共同具有的基本要求。”这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梁培基教授直言:“专业研究人员从事科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对科普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解以及准确的把握,但这类专业人士来做科普,往往会陷入另外的误区,科普讲座讲着讲着成了学术报告,科普读物写着写着成了教科书。”这也极大程度上反映了科普创作的困难之处,以及顾老师科普作品“熔科学性、趣味性和前沿性于一炉”的不易。
    与会嘉宾参与度非常高,大家对科学普及事业均抱有拳拳之心。许多建议不仅对科普创作有益,而且对宣传科普作品也有帮助。比如,中科院神经生物学博士唐骋提到:“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教’读者,而是去‘争取’读者,我们必须把最有意思,最抓人眼球的东西放在前面。” 再比如,熊猫格子创始人李辉表示:“优秀的图书,就要给它最大的流量,配合最佳的宣传。”如何适应电商运作模式,如何发挥不同平台的优势,不正是编辑需要不断思考和开拓的方向之一吗?
 

上一篇: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 下一篇: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