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协会活动
上海市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圆满结业
[2023-12-27 10:01:46]

 

上海市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圆满结业

举办 7 场讲座、5 场沙龙;35名学员参加,创作9余万字作品

    2023 年 12 月 17 日,由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支持、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上海市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结业作品交流、优秀表彰暨结业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原副理事长、秘书长江世亮,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长军,协会理事、培训班班主任、孟宪承书院副院长苏振兴以及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12名学员代表线下参会;23名培训班学员和培训班导师:叶剑、丁子承、郝晓霞、金明飞、李雪梅、裴鹏、苏俊华、王佳丽、涂皘等以线上方式参与本次结业式活动。

  结业仪式由本届培训班优秀学员、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吕少旸同学主持。整个结业式活动内容饱满,不仅展示了本届学员的个人作品、小组作品、创作历程与感想,还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为期5个月的培训过程,颁发了导师聘书和学员结业证书,并对优秀学员、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同时学员代表和导师代表也发表了此次培训感言,最后协会领导总结发言,共计十个环节。

 结业作品交流

  成果共分享,交流促发展。

  首先举行了培训班个人及小组作品交流展示。华东师范大学钟立、黄妮、黄锦、李然、刘叶静、吕少旸、刘烨,上海大学蔡方齐、金大龙,上海健康医学院张瑞麒,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刘董劼、上海市北蔡中学吴晔滨等十三位学员代表线下或线上交流了个人和小组作品,回顾了作品从选题到创作、修改的过程,并总结了从中的收获和感悟。


 

  2个多小时的分享交流中,学员们提到最多是感恩于导师教会了自己如何进行科普创作,作品打磨的过程也升华了个人对科普创作的理解,提升了信心和能力,还收获了一群同行的好伙伴,学员们表示会与“同行人”相互督促与鼓励继续科普创作之路。

02 培训班总结汇报

回看来时之路,开启新旅程

  培训班班主任苏振兴对本届培训班进行了总结汇报。
  本届培训班自2023年 9 月7 日开班以来,一共举行了7场讲座、6 场沙龙,以及数十次各小组学员与导师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全体学员全程参与培训课程的学习,完成所有的作业和结业作品,并经考核合格获结业证书。最终本届培训班学员一共完成了7份小组作品、34份个人作品,总字数达9万多;作品形式多样,既有文字作品,也有视频作品;内容丰富,既有涉足前沿科学的通俗解读,也有针对热点问题的科普解读。尽管这些科普作品大都有待雕琢,但是大多数学员经过这个创作过程对科普创作有了新认知,学会科普创作的基本要领。经过创作导师作品审核并综合培训班学习表现考核等,共有34 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

  本次科普培训班讲座授课全部是以线下的方式开展,邀请到包括杨秉辉、卢宝荣、姜雪峰、吴於人、丁子承、何鑫、刘楠、余一鸣、汤海明、魏东晓、林红、裴鹏、叶剑、刘夙、郗旺等知名科普大咖给学生授课,学员们还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佘山天文台、辰山植物园、智勇科创基地等,整个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学员收获颇丰。

  本届培训班共 57人报名,结合学员实际情况最终35人进入本次科普培训,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还有多个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学员文理交融,热情高涨。全体学员踊跃参加,在每次的活动中积极发言,阐述个人创作的困惑,表达对授课教师的感谢。在作品创作方面,培训班专门选聘了14位创作导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作选题,学员们在兴趣驱动下积极选题,和指导老师不断交流,最后高质量地完成了科普作品创作。完成高质量科普离不开学员的努力,更是离不开指导老师耐心热情的悉心指导。苏老师在结业式小结中真诚地感谢各位导师的付出。结业仪式将为本届科普培训班画上一个圆满的“分号”,苏老师表示:高强度的培训与创作过程,使得我们在科谱创作上收获成长与沉淀,希望后续学员们在各自的学习与工作岗位上持续为科普事业发光发热,将科普火种传递给更多人。


 颁发导师聘书

成长之路,名师引领

  本届培训班的由协会组织了一批对科普创作富有造诣的科普作家,如丁子承、郝晓霞、杨玲、赵斌、涂皘、裴鹏、金明飞、叶剑、苏俊华、李雪梅、庄建林、乔志远、李君、王佳丽等14名协会科普作家,组成阵容强大的作品创作指导团。开班后,每位导师都提供了一个或多个适合学员小组或个人创作的作品选题,供全体学员自由选择,并组成创作师生团队,通过专题授课、线上讲座、小组师生视频、微信群交流等方式和学员互动交流,给予学员作品创作以具体而切实的指导。这一举措也进一步发挥了协会会员的优势,促进培训班学员切实提高科普创作能力,并在与导师互动交流中,增强了科普创作的信心。结业仪式上,协会原副理事长、秘书长江世亮为导师代表颁发了导师聘书,并向全体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颁发毕业证书

结业仪式上,34位按规定完成了本届科普培训班的所有课程、提交了原创作品并经导师评审合格的学员,均获得了上海市科普作协颁发的结业证书。江世亮代表主办方祝贺所有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并和董长军、苏振兴一起为线下参会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表彰优秀学员、优秀小组

  化茧成蝶,终现蜕变。仪式中还表彰了第三组、第五组、第六组三个优秀小组,和郑长坤等12名优秀学员,为获奖的小组及个人颁发了获奖证书和文创奖品,希望学员们能保持对科普的热爱,再接再厉,沿着科普创作之路前行。

 学员代表发言

  潜心学习,结伴而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师范生郑长坤同学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回顾了参加培训班的心路历程和丰富收获,表达了对授课教师、作品导师和科普作家协会的感谢,也流露出对科普更深的认知。

导师代表发言

  谆谆教诲,引领成长。导师是学员成长的领路人。结业仪式上,裴鹏、涂皘两位导师代表也分别发言,对分享交流的作品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对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得以顺利结业的学员送上祝贺,也提出了再上一层楼的殷切希望。

 主办方代表江世亮总结点评

  殷殷嘱托,语重心长。结业仪式最后,协会原副理事长、秘书长江世亮老师和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董长军为本届培训班作总结点评,代表协会和协会吴家睿理事长,向长期以来一直全力支持培训班举办的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会表示衷心感谢!向参与培训学习的所有学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参与授课和创作指导的所有导师表示诚挚感谢!江老师表示,迄今已举办了15届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已成为上海市科协的一项品牌特色科普活动。这个特色活动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在科普方面的创造力。他强调,没有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会的持续、全力支持,没有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所有会员、科普作家的鼎力支持,没有培训班班主任苏振兴老师的付出及设立的各类制度化的举措,我们走不到今天。历经15届培训班所积累的办学经验、教学规范乃至操作细则已成为科普创作培训的宝贵财富。自 2007 年创办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项目以来,从这个培训班中已经走出了 600 多名学员,为上海的科普事业,为上海的科普原创积蓄了火种,这是最值得珍惜的。董长军对培训班圆满结业表示祝贺,并对学员继续参与科普创作提出系列建议,他表示协会将对这个积蓄科普创作火种的项目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结业仪式在全体学员线下和线上同步合影中圆满结束,线下参与的全体学员和老师还在培训班的旗帜上郑重签名留念,学员们还和老师、组员相互合影留念。

学员感悟

  这次活动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博主“不刷题的吴姥姥”,接触到吴姥姥对于不刷题学习理念的坚守,强调知识的学习不应该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而应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理解,让知行合一。同时,吴姥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勇于站在时代科技浪潮中为科普事业贡献时光的初心令我感动。(6组,刘叶静,华东师范大学)

  拿到徐传宏老师提名的书非常感动!他亲笔题字,带着对我的勉励,让我十分振奋!宣读科普创作倡议书时,我感受到了科普在国家政策中的深重地位。(3组,何婷,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我发现每个人都被科普影响着,或是因为热爱科普而转行,或是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坚持做科普,或是创立自己的科普公众号;同时也影响着身边人,或是把科普融入自己的课堂中,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或是做科普讲解员,影响着一个又一个听众。这些榜样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给了我许多力量。(2组,黄妮,华东师范大学)

  科普培训的初心不止是要在活动结束时候展现的成果,而是在于结束之后还能继续在自己的行业,带领更多人普及科学的认识与前沿(4组,沈啸乐,上海市五三中学)

  在培训班里,我们聆听多位科普大咖的科普创作之路、开阔眼界、领略了科普的魅力;我们一同去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佘山天文台、辰山植物园、智勇科创基地,与众多一线科普工作者一起参观交流,深入了解科普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体会到了科普场馆,其作为公共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众的强大吸引力。未来即将踏上教师岗位,我将带着培训班所学,在科普创作之路上继续前行。(7组,吕少旸,华东师范大学)

  在结业仪式上,培训班成员依次汇报了个人,小组作品,导师也提供了评价与建议,学员和导师再次沟通,继续完善和打磨了作品,班主任苏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整个旅程,看到一张张照片,回忆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刚开始我只是对科普感兴趣,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一直很迷茫,但非常幸运,进入培训班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了专业系统的训练,遇到了认真负责的指导老师,经过学习创作修改,不断尝试下,我的科普创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非常感谢本次活动,我有机会进行专业的科普启蒙之旅。
这一届的培训班结营了,但培训班的科普精神还在延续。未来,我将延续与科普,科学传播的缘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科普,我们永远在路上!(7组,刘烨,华东师范大学)

文字:高亚敏
图片:谢雪颖、金大龙
审核:苏振兴

 

上一篇: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 下一篇: “新闻型科普”会给科普创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