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2018 年会在深圳召开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12月22日上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2018 年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普创作”。会议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深圳市梦想家科普教育中心承办,华大基因、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等协办,中国科普研究所为支持单位。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8年会会场
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汤书昆主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副理事长杨焕明院士、王晋康、冯伟民、吴岩,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颜实、王玉平,深圳市科协党组成员、副巡视员孙楠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杨焕明院士、郑凯、孙楠分别致词。来自全国各地科普作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出版单位及相关媒体的专家、学者和科普创作者2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特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长杨强,科普作家、科技电视编导及制片人、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会长赵致真,科普作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周忠和院士主持大会报告和互动交流。
大会主持人周忠和
吴岩的报告题为《从现实主义到未来主义:中国当代科幻的全光谱》,从当前中国的科幻状况、科幻的两种创作流派、对科幻认知的科普意义三个方面分享了他的思考。他认为科幻现实主义和科幻未来主义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并存;科幻为科普提供了重要的认知维度;当前中国的科幻已经挺进国际科幻场域,影响力正辐射到更多领域。
大会报告人吴岩
杨强的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他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当前AI界的研究热点。
大会报告人杨强
赵致真作了《中国科普电视的历史经验与起死回生》的主题报告。他结合大量详实的史料,回顾了科教电视在中国发展的兴衰史,并指出:中国科普电视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其发展不仅需要“互联网+”的广阔平台,还需要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地位和资质,这样才能让电视科普队伍“耕者有其田”。
大会报告人赵致真
王立铭的报告题目是《上帝的手术刀:人类操控基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结合“基因编辑婴儿”的科技热点回顾了人类基因发展史以及基因编辑技术进化史;讲述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涉及治疗、预防以及可能产生的诸多问题。
大会报告人王立铭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8年会将持续至23日。22日下午,科普产业发展论坛、科学文艺创作与评论论坛、科影融合创作论坛、科幻创作论坛、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等五个分论坛召开。23日上午,将举行第三届“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奖”和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颁奖大会,并邀请获奖者进行精彩对话,分享科普创作思想与经验。同时,为了全方位展现我国近年科普创作成果,年会期间,还联合北京市科普创作协会展出了优秀科普图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