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项国家大奖折射上海“风范”
[2011-01-18 20:16:47]

  作者:记者 黄辛  来源:科学时报(2011-01-18 A2 要闻)

    在1月14日举行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科技界再传捷报,一批优秀成果受到国家隆重表彰。其中,著名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王振义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上海科学家;德籍友好人士克劳斯·托普弗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0年上海市在国家科技奖励上的全面丰收,是上海市长期坚持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广大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坚持创新的最好回报。上海市科委一贯坚持“大科技”的发展理念,加强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布局,围绕“三个聚焦”长期坚持不懈,突破并攻克了一批技术难点,使上海有更多抢占科技制高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创新成果问鼎国家奖项。
 
获奖总数名列前茅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项目中,上海获奖项目46项,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在代表原始性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上海继续保持着较强的领先优势。上海今年共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全国30项的20%,排名在其他各省市之首。尤其在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有3个项目获奖,是整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总数的50%,凸显上海生命科学的领先优势。
 
已成医疗卫生重要诊治中心
 
上海市获奖成果在医药卫生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促进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重要诊治中心。
 
2010年共有“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等12项成果获奖,占全国该领域获奖项目的38%。近5年来上海已有55项医药卫生成果获奖,涉及城乡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等,显著提高了对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水平,有效保障了百姓的身体健康。在探索药物研发新途径、开辟疾病治疗新领域,特别是在发掘祖国传统中医中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建设中,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中医药学优势结合起来,大幅提升了上海市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2010年有3个中医中药成果获奖,占全国本领域获奖数的60%,充分显示了上海在此领域的显著成绩。
 
创新驱动提升技术能级
 
在海洋港口装备与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航运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转型发展逐步显示出创新驱动独特优势。2010年上海市共有4个项目获奖,涉及集装箱深水港建设、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制造、大洋金枪鱼资源开发和中华绒螯蟹养殖等,极大提升了产业技术能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洋山深水港的建成,为航运中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养殖技术为上海乃至全国提供优质种源和资源的增值利用作出了贡献。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填补国内空白,关键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近3年新增产值59亿元,利润12亿元,创汇7.6亿元。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及应用的主体。从获奖的民口通用项目看,本年度,上海企业牵头或参与的获奖项目共1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项、技术发明奖1项),占上海市获奖项数的40%。
 
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项目
 
一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专用项目获国家高等级奖项。2010年上海有9项专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的12.2%,获奖比例连续3年突破10%。其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
 
如体现我国综合实力的载人航天出舱工程项目,上海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关键设备与部件的研制任务;研制开发的我国新型远洋舰船,也充分展示了先进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
 
突破纺织技术瓶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促进了高技术服务的快速发展,提升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提升行业技术能级。在纺织行业,上海市有4个项目获奖,其中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东华大学“黄麻纤维精细化与纺织染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改变了我国黄麻纤维长期以来只能用于粗放型纺织品的局面,开发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生态纺织原料,对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簇绒地毯织机系列成套装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垄断,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地毯产业的发展,填补了我国在地毯装备产业和装备技术上的空白,具有国际竞争力。
 
低碳关键技术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攻克低碳生产关键技术,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上海共有7个涉及低碳技术的项目获奖。“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的微生物采油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为开发中后期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技术支撑,实现了油藏保护性开发和油藏极端环境中特殊微生物资源化的利用,推动了我国油田可持续开发技术的进步。“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技术发明项目,经过多年攻关突破了太阳能空调技术的瓶颈,很好解决了太阳能系统供热过程稳定性,提高了全年综合利用效率。发明成果在生态建筑、低温储粮、世博场馆等场合应用,取得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5周年 举... 下一篇: 科技英才在人民大会堂光荣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