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01-15 19:48:53]

作者:记者 张建松  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追星》获奖呼唤更多的科普“追星一族”
——访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卞毓麟

    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的科普原创作品《追星》自2007年问世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奖,在14日召开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奖大会上,这本书又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追星》获得国家大奖是对我多年科普写作的肯定,激励我今后对科普投入更大的热情,更期待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热心做科普工作。”卞毓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作为一部科学与人文联姻的作品,《追星》还有一个副题“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恰当地体现了这本书的特色。

    在书中,卞毓麟横贯古今、纵横中西,以渊博的天文学知识从早期人类肉眼观天的智慧,写到望远镜发明后天文学的巨大变化;从人类飞出地球的勇气和努力,写到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以外遥不可及的星球。

    在平实的写作中,他巧妙地将科学知识与历史、艺术、宗教等熔铸于一体,使读者不仅从字里行间看到科学的理性光芒,更看到文学艺术的热情奔放、历史的跌宕起伏、人性的光辉与灰暗。

   “天文界的一位学长曾当面问我:‘你写这本《追星》,有没有什么外文书做蓝本?’当我干脆地回答‘没有’时,心情非常愉快,因为《追星》确实是一部从构思到写作始终不忘’原创’两字的作品。”卞毓麟说,“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乏味的叙述。最好的科普作品应该是令人‘感觉不到科学在哪里终了,人文在哪里开始’,《追星》的创作就是希望能在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方面做一点新的尝试。”

    目前,我国热销的科普图书大都从国外引进,原创的科普图书十分匮乏,真正高质量的也不多。其中主要一个原因,也许在于我国还没有像西方社会那样形成一批“科学作者”队伍,他们有的拥有很深科学造诣,比如大名鼎鼎的阿西莫夫、古尔德等,有的自己就是科学家,比如伽莫夫、费曼、卡尔 22萨根等。由于考核体制等原因,我国科研人员中热心科普写作的人还寥若星辰。

   《追星》的获奖与作者拥有渊博的天文学知识也无不关系。1965年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以后,卞毓麟曾在北京天文台工作了33年,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我从小就得益于科普作品,到了自己也能写写的时候,就有了一种与大家共享的愿望。所有的写作都站在自己最熟悉的天文学这个立足点上,心里才觉得最踏实。”卞毓麟说。

    30多年来,卞毓麟参与编著、翻译科普图书百余种,发表科普文章500多篇,曾被中国科普作协表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女儿?》、《数字杂说》等还入选我国中学语文课本。

    57岁那年,卞毓麟从中科院走到上海科教出版社,从科学家“改行”成为编辑。“科学家作为科学传播链条中的发球员,奉献于科普实属责无旁贷。”卞毓麟这样解释自己的人生选择,“作为一名科普作家,每年能写两、三本书已经很不容易,一名优秀编辑则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时装设计师’。从他手里组织编辑加工出去的好书,一年可能是10本甚至更多,对整个社会而言贡献更大。”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卞毓麟来到上海科教出版社创建了版权部,他与同事们齐心协力推出的“哲人石丛书”社会反响很大,现已成为图书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他策划的“名家演讲录”、“嫦娥书系”等都受到读者欢迎。

   “我国拥有一批庞大的科学研究者队伍,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科普人才。希望《追星》的获奖能鼓励更多的科普‘追星一族’,激起他们更多的科普写作热情。”卞毓麟说,“科学宣传与科学普及做得好不好,对社会进步影响很大,目前我国的科学普及宣传工作还亟待加强。”

    注:卞毓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卞毓麟获奖相片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与获奖代表合影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卞毓麟

《追星》喜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卞毓麟同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上一篇: 中国科普研究所在沪开展科普产业调... 下一篇: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