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鑫‖热爱与分享•我的科普情愫
[2018-07-26 10:09:37]

 

热爱与分享•我的科普情愫

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 自然史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作为一名现在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博物馆人,同时也热衷于科普活动似乎一直是自己身上的一个标签。有的人说,这可能过于耗费精力了,科研和科普着实是矛盾之事。可我对自己说,正是在科普的指引下,我才走上了如今的研究道路,如果说不忘初心,那将那些我熟悉的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递给孩子们,无疑是令我最为快乐的一件事。而在这种氛围下,即使耗费了些许经历,但我并没有觉得这成为我的一项负担,研究与普及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正是在看科普、学科普、写科普的路上,我才能够回到儿时那种最单纯的状态。而这一切的标志点无疑是十年前那个上海市首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

     不过将一切追溯到原点的话,我想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在科学启蒙中度过的。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童年,问出各式各样的为什么。而解答的答案,很多时候正是来自于那些优秀的科普作品。我很幸运,从小就爱看这样的书籍和杂志,而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给我不断购买和订阅这些。可以说,那个时候,等到月初翻看新一期的《少年科学》、《少年科学画报》,成为我每个月最大的期盼。而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更成为我帮我解答世间万物的源泉。而《科学漫画小百科》这套冷门的科学漫画作品,则直接引导了我醉心于里面所描绘的动物知识。电视节目上的《动物世界》成为我了解动物的最大窗口,其中的片头曲成为几乎集集不落的自己最敏感的音乐。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许多小朋友都憧憬着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得不开始面对这个世界的现实。“科学少年”的梦,似乎只能珍藏心中,让位于实实在在的纷扰。但也许我还是有着那股执拗吧,在整个少年时代,自己最喜爱的就是生物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痴迷于恐龙。跟每个时代一样,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会在自己最小的年龄段时,对恐龙的引力有一种难以抗拒的情感。但随着成长,大多数人都会将这种“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淡忘掉。而已经成为中学生的我,则仍然保留着这份发自心底的热爱。而随着网络的出现,我开始小心翼翼地用拨号上网的方式去搜寻这些让我脑海发光内容,甚至还采用过保存网页的方式,将“中国恐龙网”上的内容一一保存。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历史的印记。

    历经高考磨砺后,自己也并没有因为阴差阳错地进了计算机系而放弃这份情愫。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在大学二年级转系来到了生物系。回想起来,在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这里真正找回了自己,那些《植物学》、《动物学》这样的典型的生物学课程,让我如饥似渴。而也正是在其中,大自然如同儿时一样,再次回到了我的眼前。就像小时候抓虫养花逛动物园一般,自然界的灵动与绚丽再次打动了自己,让我再次找回人与自然那种最纯粹的联系。兴趣永远是最大的老师,这一切促使着我不仅不断努力去认识自然界中的知识,也努力将这些知识分享与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随着对自然观察了解的越多,自己也就愈发热爱大自然。而这也最终促使自己选择以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生专业。从此一路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完成博士后,进入自然博物馆工作。可以说,与自然的这份联系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无论是古生物还是现生生物,都成为我最关注,也最乐于向公众传递的内容。

    但说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尤其是依靠自己的文字,向公众传递的科学普及,一切的开端还是那个十年前的上海市首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2007年2月,最开始关注到这个培训班的招生计划时,正是注意到了其中叶永烈等几位老师的名字。作为从小看《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孩子,叶老师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而等到叶老师真的给我们上课那天,自己专门带着几本《十万个为什么》给他签名并合影。

和叶永烈老师合影

    还记得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自己从年幼开始就尝试发表科普作品的故事,这无疑在我的心中激荡起阵阵涟漪。伴随着卞毓麟、杨炳辉等等一批德高望重的科普作家的亲自授课。也就在潜移默化中鼓励着自己从最简单的科普小文开始,从网络上的答疑解惑开始,尝试传递那些正确的科学知识。随后,微博的兴起,让我有机会和更多志同道合的自然爱好者、科学普及者在网络上彼此交流,从而获取了更多的营养,敢于尝试撰写更长、更多的科普作品。

2007年3月的开班仪式

       如今,作为一名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工作的研究人员,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的联系更清晰地呈现在自己面前。在努力完成科研课题的同时,我还是会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传递自己所在的领域的科学知识,时至今日,在那些自己已经写下的近百篇的科普作品和完成过的数百场的科普讲座中,无不包含着自己的热爱与快乐。当自己有幸成为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时,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更让自己感觉到不足。有时更是一种责任感、己任感,让自己坚持着这份热情,尤其是在科普讲座看到那些讲座中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和家长们肯定的眼神时,在科普文章的网络平台下读到那些网友们赞许的话语和殷切的鼓励时,我知道,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将兴趣转化为生涯,将自己的这份热爱传递和分享给更多的人,就是我的快乐源泉。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我才刚上路呢。

(上海自然博物馆 自然史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何鑫)


 

上一篇: 李正兴‖大学生是科普创作的生力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