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不适应”症,今天你得了吗?
[2020-03-19 22:32:29]

 

复工“不适应”症,今天你得了吗?

作者:秦海、刘馨泽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

    上面这段对话,你看过以后,是不是会心一笑?

小新的‘复工’难

    从2月10日起,上海开始复工,从浙江返沪的小新(化名)已经上班有一个多月了,但每次只要走出家门,他就会产生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的感受,他勉强地坐地铁到了公司,但总还是需要3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才慢慢适应办公室环境。公司办公室到现在都没有开空调,也没有新风,小新会觉得很闷,经常烦躁不安。就这样,小新每天昏昏沉沉,茶饭不思,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低下,主管对他也多次批评教育,他自己也非常苦恼。

    刚开始,小新还以为心脏出了问题,但不敢到医院看病(害怕医院感染到新冠病毒),就每天随身携带一瓶麝香保心丸。有一次在地铁里不适,还真拿出来舌下含服了两粒。后来,医院门诊开放,小新去综合性医院看病。结果,医生告诉小新,身体检查指标一切正常,并建议小新去精神专科医院找医生看一下。

    小新所产生的“不适应”感,虽然经精神专科医院医生诊断,并没有达到PTSD的诊断标准。但小新中度焦虑、轻度抑郁的心理测评结果还是提示小新有焦虑症(某些时刻还有惊恐发作),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并心理治疗。

新冠疫情后的不适是正常现象

    像小新这样,出现复工“不适应”症的近来不在少数。

    小新老家所在的浙江X市,当时也是新冠疫情的重点地区,好在小新大年初一就从老家出来了,并主动居家隔离了14天,否则,2月10日是没有办法复工的。疫情期间,小新每天看手机新闻,时时关注疫情的变化,每天花在疫情上的时间大约7-8小时,有时候看到半夜2-3点,看完又怕的睡不着觉。上述种种影响表明,小新的焦虑是和疫情发展紧密相关的。

    大量研究表明,灾难性事件中的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率一般为20%以上 (王丽莉, 梅燕京, 2010)。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2020)心心语心理援助热线2月4日至20日2144例来电汇总分析,47.3%出现焦虑情绪,15.3%出现躯体化反应,19.9%出现睡眠问题,16.1%出现抑郁情绪,心理援助需求凸显。

    心理问题,通常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通过自我修复、缓解而好转的情绪、感受和人际关系问题。比如郁闷、焦虑、多思多虑、生气或者其他情绪状态,一定时间内逐步缓解的,我们可以寻求身边好友、同事、领导、家人的支持与帮助,也可以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心理咨询。

    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一定时间且造成了社会功能的较为严重的损害,给个人和家庭带来较大困扰的时候,我们建议您去求助精神专科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总之,有了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后,我们不必害怕,更不能讳疾忌医,而使问题持续发展下去,不可收拾。在自我可以掌控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寻求应对的方法,积极自我调节和疏导。

新冠疫情后,我们如何“安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撰文指出,从宅家多日过渡到正常的工作节奏,人们的心理上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心理缓冲期。缓冲期内,心理所建议大家:第一,改回正常生活规律,让身体提前进入状态;第二,主动屏蔽四面八方的信息;第三,集中注意力在可控的事物上;第四,继续保持适宜的卫生习惯(曹思琪,2020)。在这里,笔者也给大家提供一些具体的小建议:

    第一, 积极开展自我心理健康监测。主要是焦虑、抑郁情绪的自我监测,一般以周为单位,可以自我评价,看看目前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记住了,不要每天测,测评只是参考,每天测也没大用。
    1、焦虑自评量表

 


    2、抑郁自评量表

    3、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新冠疫情下各类人员心理调查与建议”表:

    https://www.wjx.cn/m/56201278.aspx

     第二, 宽容的对待自己,少一些“应该”、“本来可以”、“必须尽快”的理想化愿望和要求。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华社, 2020)。目前,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而中国的任务由防止输出已经转向了防止输入病例的对策。因此,每一位市民都是新冠疫情的受影响者,而且这种影响远超艾滋病、埃博拉病毒、SARS、N7H9等等病毒的病毒流行传播。
    面对空前未有的影响,每个人都需要调整、适应和过渡。因此,对自己宽容一些,少给自己一些硬性或刚性的要求,尤其是针对自己的复工不适应,少一些我“应该”、我“本来可以”,我“必须尽快”的理性但严苛的要求,照顾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想法,认识到自己有一些不良反应都是正常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走走出新冠疫情的阴影,重建生活秩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多做一些自己日常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视剧、电影、听音乐、读书、做可口美食等等,让自己在愉悦的过程中,锻炼集中注意力,慢慢过渡到工作中。

    第三, 心理问题调适的方式方法很多,总有一款属于你
    每个人应对心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以下原则需要兼顾和考虑:
    1、不伤害自己的原则。比如有人吃甜食可以缓解焦虑,但肥胖却也是挺麻烦的一件事,而且增加身体负担,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有效的方法可以继续,无效的方法可以考虑换一种试试。如果调适方法对自己是有效的,那就不妨继续坚持,让这种效能感帮助自己找回自信;如果某种调适方法以前是有效的,但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减退或无效了,那我们不妨换一种其他的方法试试。总之,尝试应对,而不是待在情绪里,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上述的种种建议和意见,未必能包罗万象,但希望看到文章的你,可以总结出你自己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策略和方法,分享给身边人,一起共同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刻。

    Tips:我们与PTSD

    1、什么是PTSD?

    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通俗的理解:患者在经历了很大的突发性灾难、危险、伤痛之类的伤害后(比如地震后的灾民),发现自己在之后的时间睡觉或者白天又会突然想起一些比较恐怖、害怕的画面(后怕)。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心理和身体上的障碍。比如:不愿和任何人谈及此事,对很多事情保持警觉等等。

    科学的解释: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会导致丧失一定的社会功能。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
    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突发性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也称为: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
    又或者称为: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等。PTSD已经被大量的灾难性事故、战争等创伤事件的幸存者所证实。其发生率为10%-20%,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7.8%。

    2、PTSD为什么会引起呕吐?

    神经性呕吐(心因性呕吐):是指由精神因素所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呕吐为主要症状。体格检查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亦无导致呕吐的躯休因素。
    引起神经性呕吐的原因:神经性呕吐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混乱,受到强烈的刺激。
    比如:亲人的突然死亡。也可能因为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比如看到车祸引起脑浆迸出。看到豆腐脑之类的食物则可能引起呕吐。还有就是过度紧张,比如重要的考试,可能引起呕吐。
    这类原因,都是一些心理因素引起的呕吐。
    一些突发的悲剧、灾难、创伤,都可引起人类的应激反应,而急性的应激障碍中就会出现呕吐。而经过PTSD这样的不良经历后,自然也可能引起呕吐的发生。

    3、治疗与预防

    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心理治疗是根治PTSD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药物治疗与加强心理治疗的两者的联合使用应该成为第一选择,因此心理治疗必不可少。
    PTSD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
    其中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称为慢性PTSD,而若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若在创伤事件发生后能通过一些心理评定工具来初步评定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助于筛选出PTSD高危人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王丽莉, 梅燕京. (2010). 突发灾难事件心理援助参与者的角色探析.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05): 38-43.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 (2020). 心心语心理热线来电分析. 2020-02-23 取自 https://mp.weixin.qq.com/s/z7xCQYCaJWbJRccvLWYq1w
    曹思琪,科普|复工前最重要的不是想起密码,而是心理建设. 中科院心理所微信公众号,2020-2-21
新华社. (2020). (受权发布) 习近平: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2020-02-23 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3/c_1125616016.htm

   文章中的小新为虚构人物,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简介】秦海,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021-12320-5)、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支援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027-85844666)、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冠疫情心理热线(13072154838)、用心抗疫守护医护人员心理热线(010-81400101)心理咨询师,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助理简介】刘馨泽,用心抗疫守护医护人员心理热线外联组助理,在校大学生,自修心理学。

 

上一篇: 国外如何防控禽流感? 下一篇: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注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