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理性对待病毒感染,记住这三要点15个字!
[2020-02-08 13:46:55]

 

专家呼吁:理性对待病毒感染,记住这三要点15个字!

作者:杨秉辉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

    编者按   

    2019年底、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全国各地,事件发端于中国的中心城市武汉,又适逢寒假、春节人口大流动之时,病毒得以四处传播,武汉等地不得已采取“封城”措施,各地亦纷纷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如今信息时代有利于令行禁止,但网上的信息官方发布与小道新闻交织、权威言论与谣言混淆,也容易令人莫衷一是,引发一些不安和恐惧。所以上海市委、市政府给上海市民的公开信中要求广大市民“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将爱心和智慧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我们便需要对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本期“科普战疫,我们在行动”系列科普宣传活动邀请到杨秉辉教授,为大家科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再打一剂“强心针”!

本期专家

    杨秉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多年来从事肝癌的临床研究工作,不仅在学术造诣上颇多建树,而且热心医学科学普及与健康教育工作,发表各类科普文章近千篇,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现兼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60岁开始读”科普教育丛书》顾问、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

¤  ¤  ¤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专家解读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是一种可以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它的体积太小,以致一般的显微镜看不到,只有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这病毒实在是太小了,以致“五脏不全”,因此它不能在自然界独立生存,必需寄生在生物体内、而且是寄生在细胞之内,才能生存和繁殖。这里给出了两点提示:一是它在细胞内,投鼠忌器,一般的药物不易杀灭它们,抗菌素也无能为力,所以治疗起来较细菌性疾病困难多了。二是它不能在自然界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某种生物体内,因此可能找到传染的源头,给预防带来某些方便。

    冠状病毒是一类表面有许多突起、有点像古代欧洲的皇冠一样的病毒。十多年前引起“非典”的病毒即是此类冠状病毒。不过,病毒善变,大约也是因为“船小好调头”吧,为了适应它的生存环境,病毒经常变异。所以此次引起感染的病毒虽也是冠状病毒一族,却已不是当年的“非典病毒”了,世界卫生组织给它的命名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命名的考虑倒也很周到,因为估计它还会“推陈出新”,下回万一再来(可别到咱们这儿来了),只要把这个年份换一下就行了。要提到的是:病毒的变异,也是给用疫苗预防此类病毒感染带来很大难度的原因,因为等你把针对这个病毒的疫苗研究成功,它却已又变了

 

病毒暴发感染与“人传人”

    此次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感染,最先发现于武汉的一处野生动物市场的接触者,据调查该市场内的野生动物体内多有此病毒发现。因此相信是这些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感染了人,故武汉市政府立即关闭了这个市场。又有学者追踪研究发现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与此次感染人类的新冠状病毒的近似度高达96%,故推测这病毒的源头或在蝙蝠。蝙蝠体内的病毒是如何进入其他野生动物的,何种野生动物在病毒传播中的关系最大?有待于专家去进一步研究,但人类不应食用野生动物,应成永久的教训。

    人类遭受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后,经过3至7天、最长不超过14天的(疾病)潜伏期,便会发病,发病时主要的症状是发热、衰弱、咳嗽,肺部出现炎症现象,所以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在感染这病毒后,不但自己生病还会把病毒再传染给其他的人,即“人传人”。这个问题可大了,因为接触野生动物的人终究有限,而感染了病毒的人能到处活动,他的家人、邻舍、同事,甚至只是偶然碰到的人都会被传染,这些人再把病毒传给别人,一传十、十传百……解决的办法是隔离,不让他接触别人。病人要隔离起来治疗,自然并无问题,问题是在疾病“潜伏期”的人,既不发热、也不咳嗽,但已有传染性,也应隔离观察。问题更在于如何判断某人是“潜伏期”的病人、还是一个未被感染的健康人?不可能人人、天天都做病毒检查,只能大致依据其被感染的风险性来判定:如武汉或湖北的来客、病人的家属等等,对这些感染风险高的人进行隔离观察。

¤  ¤  ¤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热点回应

    1、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什么?   

    那么人是怎么“传人”的呢?已经明确的是:病人体内的新冠状病毒主要聚集在呼吸道中,通过咳嗽、打嚏涕将其排出体外。前面说过,病毒并不能在自然界独立生存,但也不等于一旦离开人体立即死亡。咳嗽、打嚏涕可以将飞沫中的病毒喷射出数米之远,在公共场所便很可能被附近的人立即吸入,这便是这病毒“人传人”的主要途径。此外,也认为病人呼气时排出的、飘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也可能含有病毒,被人吸入也会传染。解决的办法是:戴口罩。病人戴口罩可以避免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气溶胶排出,健康的人戴口罩可以避免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气溶胶吸入。当然,更重要的是病人、包括处在潜伏期的病人应该隔离没病的人“近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人传人”的事情还不这么简单,曾有专家提到含有病毒的飞沫沾到眼睛里去也会传染,不过目前主体的意见是这个机会很少,除非直接接触如医疗或护理病人者应戴护目镜外,似乎还不是人人皆必须使用。问题倒是这个由咳嗽、嚏涕甚至呼气排出来的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以往认为呼吸道排出的病毒在体外充其量只能存活几个小时而已,不过最新的研究说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若是温度、湿度适宜,能在体外存活2天甚至5天、7天。问题来了,几个小时也罢,五天、七天也罢,这些落在公共场所物体上的病毒、或仍在飘浮的病毒,再次进入健康人体的途径,除了随风飘扬被吸入体内之外,便是被手触摸、沾上之后再去用手触摸口鼻、揉眼睛将病毒送入体内。因此保持手的清洁、出门之后一定要仔细洗手,便也成了预防这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重点之一。

    2、面对“粪-口传播”这一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最近,还有研究者在病人的粪便中发现了这病毒的核酸,加以有些病人也会有些腹泻等症状,所以怀疑这新型冠状病毒有经消化道传染的可能。不过,由于并未在粪便中发现完整的病毒,故经消化道传染的可能性尚未能肯定。话说回来,即使存在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对于个人而言,预防之法也是加强饮食卫生,比如不喝生水、不吃不洁之食、实行分食制、勤洗手之类,其实本也是基本卫生行为应有之义。

    3、网传多喝水可以促进口腔、鼻粘膜抗体分泌,从而能够预防病毒感染。这是真的吗?   

    口腔、鼻腔的粘膜会产生一些分泌性抗体,帮助扺御病原体的入侵。但抗体有很强的专一性,只有当病原体入侵人体之后,而且人体有正常的免疫功能,才能产生一定的针对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多喝些水自然是好的,但是多喝水了不见得鼻腔口腔的分泌物就多了,未遭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必定不会因为多喝水便产生了针对新冠状病毒的抗体也是肯定的,即使是已经遭受新冠状病毒感染的人,也沒有证据证明多喝水了,他身体里的抗体就多了。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多喝些水。

    4、无症状感染者也会传播病毒吗?如何知道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否是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者,即是已被病毒入侵的人,无症状的感染者,即是尚未发病的已被病毒入侵的人,也就是尚在疾病潜伏期内的病人,这种人肯定有传染性,必须隔离。至于是否会有永不发病的感染者,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凡遭受感染者皆有传染性,即“人传人”。至于如何识别无症状的感染者,确有一定的难度,理论上可作病毒检查,但不可能人人都做、每天都做病毒检查,而且病毒检查还有一定的“假阴性”,甚至已经发病的病人,也并非百分之百能查到病毒,即假的“阴性(无病毒感染)”。所以目前对疫区来的人、与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有密切接触的人作隔离观察。

    5、面对病毒,您建议大家秉持怎样的态度?   

    若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生了肺炎,自应隔离治疗,虽说目前尚无针对此种病毒的特效药物,但各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仍颇为有效,至今已逾千例病例被治愈便是事实。
    事实上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就是一种疾病而已,尽管有些困难,但是还是可治疗的,绝大多数病也是可以治愈的。引起人们不安的是它的传染性。不过,弄清楚了它的传播途经,认真执行预防的措施,人人从我做起,发病率的“拐点”、即发病率从上升到下降的转折点,一定会来到,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这个传染病。

¤  ¤  ¤

    专  家  呼  吁   

     最后,专家呼吁,对一般民众而言,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只是如上海市委、市政府给全市人民的信中所说的:“近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个人卫生和防护,要紧的其实也就是三句话、15个字:“尽量少出门,出门带口罩,回家即洗手”而已。

    你一定是能做到的。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

    *本文由杨秉辉教授独家授权“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科普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转载。

 

上一篇: 除了肺部,新冠病毒还可能... 下一篇: 【新冠笔记】我们能消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