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医学科普小说】 包建萍包阿姨的故事
[2017-03-27 11:27:52]

 

【医学科普小说】

包建萍包阿姨的故事

杨秉辉

一 

    包建萍包阿姨,今年66岁,生得白白胖胖,甚是富态。包阿姨虽已60多岁,到真是不显老,加上退休后着意“享受生活”,在饮食、休闲、衣着打扮诸方面俱甚讲求。尤其前年到美国、在小女儿家住了大半年,回来后深有感触,说是:
    “人家美国老年人才是真正享受生活呢,你看那些老太婆欧,个个描眉毛、塌口红、塌指甲油,要好看啊,噢,我们老了就不作兴要好看啦”。包阿姨确实身体力行,街坊背地里都叫她“时髦老太”,她亦知道,不过并不反感,她觉得老太是应该时髦的啊。
    包阿姨祖藉江苏扬州,据说祖上也是扬州望族,不过民国兴起,家道也就慢慢中落。日寇侵华,避难安徽乡下,途中又遭匪类劫掠,细软尽失。及至抗战胜利,回到扬州,除了在“南河下”地方的一所四进的大宅子之外,已无多家产。包老太爷于是把两个儿子托人一个荐到钱庄、一个荐到粮食行做事。又把家中的四进房子租出去两进,收些房租,总算还能维持个一般生活。未几解放,租出去的房子被“改造”了,又查出包老太爷抗战前不知为了什么、还参加过国民党,说是“扬州国民党花名册上有他名字哩”。派出所的户籍警来叫他写交待。包老太爷一急,竟中风撒手西去。
做钱庄的儿子进了人民银行,粮食行的进了中粮公司,也都是一般职员,娶妻生子续了包家香火。在中粮公司的小儿子生有两男一女:分别取名包建国、包建华、包建萍。
文革结束,包建国、包建华俱考进大学,毕业后一个做了工程师、一个做了中学里里老师。包建萍读了商业会计学校,毕业后进了一家国营企业做会计。不久与厂里一位刘姓工程师恋爱结婚。刘工程师业务精湛,又奉调参加沪上一大型钢铁企业建设,包建萍随迁来沪,一瞬竟已30多年。刘工程师已经升任副总工程师,为重要技术骨干,到退休年龄后,单位挽留,经上级批准延迟退休,每日仍是十分地忙碌。
    包女土有一子、一女,大儿子子承父业亦是工程技术人员,早己结婚生子,孙子的事由亲家母一手包办,全不劳包阿姨费神。包阿姨心中若有所失“这是我刘家的孙子”,他儿子一直劝她“妈、你乐得休息、休息,现在作兴如此!”。小女儿学的是生物学,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留学、留学就留了下来,不但留了下来,还嫁给了史密斯,前年生了个小史密斯,电话打过来,说母子平安、一切都好。但包阿姨就是放心不下,心想既然现在作兴外婆操劳,想必美国也许更是如此,便不远万里飞到美国。见到中外合璧的小外孙,说是名叫“強伲”,強伲长着一双大眼睛、高鼻梁,包阿姨看了真是心花怒放,一天到晚抱在手上“强伲、强伲”地逗着他玩。
    女儿产后休假在家,学了美国人的法子,根本不做什么月子,洗衣做饭样样自己动手。女儿在超市买了鸡腿回来吃,她嫌美国少的鸡不鲜,要买猪肝给女儿补补血,哪里买得到……
    女儿只叫她闲着玩玩,包阿姨听不懂美国人说的话,到哪里去玩?隔壁到是有家中国人,不过这家人只会说广东话、包阿姨也听不懂……
    包阿姨在美国待了半年,无事可做,便又回来了。儿孙都不要她照顾,就专心在家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了,偏偏这刘工一心忙于工作,生活上的要求极为简单。包阿姨有力无处使,终于悟出个自己应该“享受生活”的道理来。
    不过拿包阿姨的话来说:“享受生活也要有享受的福气”。原来包阿姨喜欢热闹,跳广场舞挺有人气的,但是包阿姨不怎么跳得动,人胖,至多坚持跳半场,就累得气喘吁吁的了。打麻将到不太累,只是坐久了腰痛。吃罢,味口到是好的,不过去年退休人员体格检查查出血脂高、血压高,医生关照要控制脂肪饮食,也不敢放开来吃,至多炒点肉丝、烧条把小鱼吃吃罢了。
    关于血脂高、血压高的事,医生是开了药的,但是包阿姨看了药品说明书,上面说了许多要慎用的话。包阿姨想:人说高血压要头昏,我是一点也不昏;这血脂高也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吃这种有副作用的药做啥。这药单上明明写的要慎用,这些医生为什么一定要叫我吃药呢?哦,报纸上说的:给病人开药医生好拿回扣!这些医生真是黑良心啊,于是打定主意不吃药。
    女儿知道了,特地从美国寄来深海鱼油,说是美国人吃的,只有好处,绝对没有副作用。包阿姨吃了果然没有副作用,心想:到底还是美国科技发达,这药又能治病又没有副作用。美国的深海鱼油吃完了,本想叫女儿再寄,忽然想到如今改革开放,什么外国货中国没有?一打听,就在菜场附近的一家叫“南山堂”的店里就有,而且说是美国进口的、的的刮刮美国货。包阿姨大喜,忙打电话给女儿:
“药吃完了,真的没有副作用。现在这里有得卖,也是美国货,不用寄了、不用寄了…..”

    哪晓得这南山堂买的深海鱼油吃了两年,包阿姨不但血脂、血压仍旧高,又查出个血糖高来了,做了糖耐量试验,医生认为可确诊为糖尿病。包阿姨对医生的说的话很是警惕,心想这医生大约又想法子来矇我了。包阿姨对糖尿病还是有点经验的:原来包阿姨以前有个邻居家的孩子生的就是糖尿病,人“瘦是瘦得来像个猢狲精”,总叫肚子饿,一天要喝两热水瓶水,孩子妈说这叫“三多一少”,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想想自己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哪来的糖尿病?医生建议服些降糖的药,还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包阿姨药是配了,一看那药的说明书上有要防止低血糖等副作用的话,于是决定不吃。当然包阿姨对自己病也非一概不认账,只是怕这些药的副作用罢了,既然不吃药,那就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吧。控制饮食要少吃饭,不行、肚子饿,增加运动,去跳广场舞吧,不行、跳不动。糖尿病治疗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天,包阿姨又去南山堂买深海鱼油了,忽然想到何不问问这店里有没有卖“吃糖尿病的、没有副作用”的药。接待她的店员是个小姑娘,20出头,生得白白净净,灵牙利齿,说是名字叫小丽。小丽忙问何故打听此事,包阿姨一五、一十如实相告。小丽便道:
    “包阿姨,你真是好人有好运,我们店里是有这类产品,不过,我今天不建议你买。后天下午我们要请糖尿病专家来做健康讲座,听了讲座你再买不迟”。
    包阿姨点头称是。小丽又道:
    “这位专家原是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我们好不容易请到的,机会难得,一定要来的噢”。
    “一定、一定,我们隔壁邻居也能来听听吗?”包阿姨觉得这种好事,把几个好朋友都叫来,岂不更好。
    “我们座位有限,不过,你包阿姨带来的朋友,我们都认,好吧”。
    “谢谢噢”。包阿姨觉得挺有面子的。
    这天下午包阿姨带了赵阿姨、钱阿姨、孙阿姨、李大姐来听专家讲座了。
    南山堂里面的一间30平米的屋子坐满了人,大都是些老阿姨、老大姐们,老先生少数。小丽见包阿姨又带了新客户来,满脸堆笑迎了过来,又加了几张凳子让她们坐了。
    不一会儿专家来了,这“专家”大约60开外的样子吧,微胖、谢顶,带一副无框眼镜,穿一穿灰色哵叽中山装,黑布鞋,满面笑容,见人都点头打招呼。
    店长是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言谈举止颇有些“阿庆嫂”的架势。她说专家姓贾,五代家传中医,曾经治好中央首长“何老总”的糖尿病......
    贾专家开讲了,他说:
    “糖尿病是中国人‘发明’的,当初华陀、华老先生看一个病人,这病人瘦得皮包骨头,不知道看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方子都无效。华老先生看见他家屋后有许多蚂蚁,凑近一看一闻,发现这是因为病人的尿里有糖,引来了蚂蚁。这就是中医讲的“消渴症”。西医叫糖尿病,把屎啊、尿啊叫成病名,没文化啊。华老先生把诊断一弄明白了,好办,他让病人拿南瓜当饭吃,拿苦瓜当菜吃,这病人就好了。”
    专家讲完故事开始批判时下的治疗了:
    “西医能治好糖尿病吗?不能,那些降糖的药全有副作用,又不能治好糖尿病,只能维持、维特,而且要一辈子吃这些有副作用的药,你受得了吗?”
    接着专家又讲他给首长看病的事了:
    “当初何老总的糖尿病西医要他打胰岛素,三顿饭前都要打,他那脾气怎么受得了?不要西医看了,改吃中药,京城多少名医看过,也没用。后来找到我,我一看何老总肝火太旺、身体里的水分受肝火蒸发掉了,那有不渴之理。肝属木、木克土,土是什么?是人的脾胃。脾胃不能运化五谷了,人还能不消瘦吗?消渴、消渴,消痩、口渴就这么来了嘛。治病当求其本,先清肝火、再扶脾胃,十帖一个疗程,几个疗程下来,好啦。何老总高兴了,送我个锦旗,上写4个大字:华陀再世。留我在北京玩了个把月。其他首长知道了,都要我给他们看病,首长保健有规矩的,不能往外说的,不谈了、不谈了”。
    专家嘴上说不谈,但还是往下说了,因为正题还在后面:
    “北京回来之后,我就想啦:我这点本事也不能只为中央首长服务啊,先祖当年悬壶济世,就是要普济苍生,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啊。我便把给首长吃的方子再研究、研究。研究了两年,发明了这个‘南山系列’的保健药品:南山消渴丸、专治糖尿病的;南山降压丸、专治高血压的;南山化脂丸、专治高血脂的。这些药全部由名贵中药制成,绝无副作用,你想:给中央首长吃的药能有副作用吗?把首长吃出毛病来,杀头之罪,对吧。”
    专家又说了:“现在中医提倡‘治未病’,不是治胃的毛病啊,是还没生病的时候先吃药,就不生病了。我们这个‘南山系列’的保健药品,叫保健药品嘛,保健、保你健康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预防为主嘛。”
    专家讲到这里,在一旁的店长鼓掌了,听众也跟着鼓起掌来。专家事忙,说是有外宾专程来请他看病,便告辞了。
    听众们觉得吃药是治病的,无副作用这点最最重要。俗话说“人吃五谷难免不生灾”,现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多得不得了,能吃点药预防、预防当然好。有了这点思想基础,对于店长介绍的这些“南山系列”不菲的价格,似乎也就觉得可以考虑了,毕竟健康第一。店长又有许多优惠措施,不少人都觉得机会难得。
    小丽、小华、阿芬、阿芳等一般小姑娘店员都出动了,她们每人负责5、6位听众,阿姨、爷叔地直叫唤,再做些解释的、帮助算出买多少最合算的、说是可以送药到你家里再取钱的……

    包阿姨的收获最大,因为这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她全有,吃药怕副作用,这些年基本没治疗。这下好了,有没有副作用的药可以治了。便把这“南山系列”买了一个全套,每种各是吃3个月的量,原价每种每月的量应是3000元,3个月9000、三种27000元。因为买一系列产品、优惠最多,优惠到18000元。包阿姨过去常来买过深海鱼油的,和店长也熟。店长又把包阿姨拉到一边,悄悄地说是因为介绍新会员来,索性再优惠她2000元,只16000元就行了。包阿姨捡了个大便宜,满心欢喜地买了九大盒药。
    同去的赵阿姨有糖尿病,控制得本也挺好,只是觉得西医治糖尿病“不能除根”不好,买了“南山消渴丸”三盒,希望吃了能除根,她也得到优惠,只要7500元;钱阿姨有高血压和血脂高,在医院配了药吃,本也控制得蛮好,也没有发现什么副作,只是觉得中央首长都用这药,必定是比一般医院里开的药好啦,于是便也买了降压、降脂的两样“南山”,花了13000元;孙阿姨自己身体还好,有点高血压,在医院里配了药吃,控制得蛮好,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只是孙阿姨爱夫心切,听说这些药能“治未病”,便也买了一个系列给她先生吃;李大姐觉得这个专家似乎过于“噱头”,不过到头来经不起小丽一再劝说,包阿姨也在一旁鼓励,结果也买了三盒“南山降压丸”,花了7500块。
    小丽服务到家,执意要帮她们提着,送她们回家。回家的路上,包阿姨又有新悟:说是老年人要“享受生活”,吃,能吃多少?穿,买点衣裳有得穿穿(能穿很久之意)。享受健康,才是真正“享受生活”。小丽听了便道:
    “包阿姨说得真好,下回店里搞活动,要请你来谈谈心得体会”。
    “那你们要多给我优惠噢”。
    “那还用说吗?”
    三个月“南山”吃了下来果然没有副作用,小丽不但送货上门,还在原价上又打了个8折,说是都是老客户了,公司不顾血本。李大姐是坚决不买了,包阿姨,赵、钱、孙三位阿姨又各买了三个月的量。
    又过了三个月,小丽又要送货来了,说是更优惠了:原价、供4个月的量。但是赵阿姨不要了,因为她试过:吃这药原来吃的药不能停,一停血糖照样升高,这“南山消渴丸”根本不顶用。钱阿姨买了中央首长吃的药,一般老百姓吃的药当然就不吃了,但是三个月吃下来发现似乎不对劲,又吃了两个月,一查,血压、血脂彻底“复辟”了,于是坚决不吃了;孙阿姨的情况更不妙了,他先生吃这“南山系列”本是为了“治未病”却不料吃到第五个月上却发生了“小中风”,经医院检查血压、血脂都高,把个孙阿姨恨得要死。
    过了一阵子南山堂门店又办健康讲座了,小丽通知包阿姨说是:来讲的专家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华人科学家,要介绍他发明的提高免疫力的药,人的免疫力一提高,什么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自然百病皆消。小丽还让包阿姨多通知些人来听讲。包阿姨知道这阵子赵阿姨、钱阿姨对她不大愿意答理,隐约听说是为了南山堂的药吃了没用,认为是上了包阿姨的当了。孙阿姨这阵子没见着,便兴冲冲地给孙阿姨打电话,说是南山堂有讲座……
    孙阿姨一听气不打一处来:
    “好来,包建萍,你相信你就自己去,别害人!”说罢、啪的一声挂了电话。
    包阿姨讨了一个大没趣,一阵心慌、胸闷,竟至晕了过去。
    幸好刘工程师在家,马上叫了救护车,送进市立医院急症室,一查血压竟高达180/110毫米汞柱,心电图上显示急性心梗,再查血脂、血糖无一不高。马上进行了急救,总算醒了过来,接着又紧急装了“支架”。
留院治疗一周,刘工只得日夜陪伴在侧。经治医生查问以往治疗情况,刘工答道:每天吃药不断。再问吃什么药?刘工无言以对。医生遂关照取了来看,刘工遵嘱取了过来。医生一看直摇头。
    刘工真是好人,自我检查:直怪自己对夫人不够关心 ……                                                             

    杨医生曰:
    许多慢性病的确难以“根治”,所以关键在于预防。这些病一旦发生,应到正规医院诊治,按医嘱治疗,多数都能滿意控制,病人可以享有健康的生活。有些药物也的确有某些副作用,所以需由医师仔细斟酌利弊、再处方服药。服药过程中还须定期复查,一般皆可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保健品,或许对某些适合的人有些辅助的作用。但.保健品不是药,绝无治病的作用,国家也明文规定:不允许宣传保健品有治病的作用,以免误导民众。但许多保健品一商人却偷偷地违规宣传某保健品能根治什么、什么病。他们谙熟一些民众的心理,強调无副作用、皆是名贵中药、中央首长所用等等,骗人钱财,甚至误人性命。善良的人们不可不防。

 

上一篇: 《时间简史》:从“难产”到风靡全... 下一篇: 【医学科普小说】 单老板与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