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今儿里格高兴,新一届青年科普文创夏令营开营啦!!!
[2017-07-10 09:54:25]

 

今儿里格高兴,新一届青年科普文创夏令营开营啦!!!

2017-07-09 DeepSpeech外 呛一鼻子春天

看到这个公众号和这个ID的人,肯定一脸的陌生。

敲起锣鼓开了张

我先介绍一下,我是15届导赏班的清澄,这个公众号最初是想介绍导赏班的趣人趣事的,但因为前段时间在忙工作上的另一个公众号,所以没有及时跟上。这次借着记录新一届科普创作培训班活动的机会,趁势开张。

为什么起这个ID,是因为班主任苏振兴老师说,要有一个科普名。

前段时间,在导赏班大群里,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培训班班主任、华东师大孟宪诚书院副院长苏振兴老师发布了一条科普创作培训班招生的消息,心想,是不是也去参加一下,用科学的思想、逻辑、方法来提升和武装一下自己呢。

看看标题是“2017年上海市青年科普文创夏令营暨第九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提高班”,心里不免七上八下,但看看日程安排上的活动名称、地点、上课老师、有机会拜访的嘉宾、还可以去参观上飞厂,要是错过,心又开始疼了。最后,一咬牙,一跺脚,报!

收到被录了的通知,心儿里格高兴!!!

跟着大咖收干货

7月8日,第一天的活动安排在自然博物馆。第一项日程是由货真价实、大名鼎鼎的自然博物馆的何鑫博士带我们在B2层进行了参观。

(照片由李雅萍同学提供)

据何博士讲,这层是知识含量最高的地方。我们不仅根据分类学,近距离挨个看到了陈列摆放很有艺术感的各种鸟类、动物、植物标本,还知道了“假剥质”标本这么炫酷的名词。

比如鸟类的假剥质标本,就是保留了鸟的皮、羽毛、头骨、翅膀以及脚部的骨骼,这样就可以保持它原始的形态,测量它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研究了。

何博士还讲,像黑枕黄鹂这个标本制作于1909年,还有一些鸟类标本,采集于1880年代,非常珍贵。自博馆会逐步用最新的标本将这些珍贵资料替换下来,现在如果不仔细看,以后可能就看不到了。

在哺乳动物板块,何博士又讲了,哺乳动物,不管是长颈鹿,还是蝙蝠,或者人类,颈椎都是7节;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如果没见过海豹、海狮,单看前半身骨骼,跟老虎狮子也是非常像的,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食蚁兽的头骨则是极端的特化。关于头骨的艺术,也有博物学方面的一些书籍可供欣赏。总之,在何博士看来,生物之美,不仅体现在微观层面,比如分子生理学、细胞生理学的很多有趣的发现,单就生物学本身来说,生物体的外在形态也是美美哒。

有同学问,怎么研究鸟类的肌肉呢,都把鸟架空了。答案是,可以采用最能代表这个类型的、能够大量繁殖、样本丰富的模式物种,比如鸟类,可以用鸡做研究,就像研究人类疾病,可以使用老鼠做研究一样。
 
何博士又讲啦,现代博物馆逐渐倾向于采用现代技术如模型,这样可以更直观、更方便地表现出动物的形态,如通过鸟的脚、嘴、鸟巢可以区分它们的生态类型,因为动物身上长出什么结构,跟它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一则小故事:达尔文的好朋友赫胥黎,有几个学生,就像现在很多熊孩子一样,拼凑了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想在晚上吓唬老师。赫胥黎看到之后,说,“我一看你这个样子,就知道你不是吃肉的,所以我不害怕。”(肯定是这些孩子学得不够精哎。)

很巧的是,10点钟有来自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作《恐龙那些事》讲座。有得必有失,何博士的讲解时间就不得不缩短了。

听完欧阳教授的讲座,遗憾当年我在哪里

欧阳馆长的讲座,据说后台有1000多人抢200个名额。我们这些额外获得机会的,自然只能坐在过道上了。

 

欧阳教授从化石的发现,包括最早进行科学描述的恐龙、恐龙怎样进入大众视野、恐龙的分布、生活年代、环境、定义、系谱、化石类型、起源、到最后恐龙的灭绝、当代科学家对恐龙形体、生境的复原等,进行了丰富的讲解,时不时插入一些小故事。

这个讲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知识量庞大外,还有小朋友们与嘉宾的热烈互动。这些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丰富的知识让人震惊。结合导赏班、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科普创作者培训这样众多的科普平台,内心深深地为当年的自己感到遗憾,没有为孩子利用好魔都的资源啊。

听完何鑫博士、欧阳老师的讲解,中午在展馆看展位的说明时,感觉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说名我已经进入科普学习的状态了,对伐对伐对伐。唔唔,还要吼一句,我爱魔都!!!

中午在员工餐厅用餐,好多志愿者来用餐。坐下来吃的差不多时,一回头,发现了2013届导赏班的师姐陈玲小妹。她也在这里做志愿者,一个月一次。

自博馆的每个点一天有5场免费导览,据说有个叫刘德华的志愿者,一年到岗200多天。得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啊,自己瞎看和有专业人士带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开班仪式进行时

下午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班主任苏振兴老师作了科普培训班创办初衷、历届沿革,以往嘉宾、学员活动以及班级培训中会进行的活动。亮点,在日程安排,的嘉宾,一栏(此处应有口水)。

 

苏老师是首届大学生科普培训班的学员,本着传承的初衷,一直坚持下来参与科普培训工作到现在。2008年,他还带领学生创办了华师大学生科普社团。

(我要说,华师大是个好学校,在上海的各个科普现场,可以随处看到带有华师大基因的老师们,同学们的身影。)

(右起:杨秉辉教授,学员代表刘正艳、刘伟及江世亮老师)
 苏老师讲,在科普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江世亮老师的推动下,今年科普培训学员队伍第一次扩大到了大学生以外的多元队伍(哦耶,此处应有剪刀手)。

江老师介绍,为了启迪大学生和在职科普岗位的年轻人对科普创作的兴趣,培养、挖掘青少年科普创作人才、壮大科普创作后备队伍,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科普暨传播学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了本届“青年科普文创夏令营暨第九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提高班”。

他希望,通过培训,能把大家写作的欲望激发出来,把自作品打磨得更好。每位学员的作品,都会请专业人士进行认真点评、分析、提供建议等实实在在的帮助。

江老师又说,本次培训班共有45名学员,其中,3/4-3/5的学员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与科普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看到江老师讲得那么严肃,其实就是个行走的表情包啊!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接下来,由主讲嘉宾、备受尊敬的资深科普专家、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张、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教授结合自己将近50年的科普工作经验,畅谈了科普创作的各个要素。


杨教授从医已经有50多年,救人无数,也是一位健康教育专家。除了有一大堆令人眩目的专业头衔外,他还是1980年代《上海名医坐堂》讲座的开创人、全国肝癌筛查工作的主要开创人。

杨教授中气很足,声音洪亮。所以才能开讲座的对伐。

他说他做科普工作不是心血来潮。1972年,前苏联有专家在“Cancer Research”上发表论文,指出可以通过验血发现肝癌早期信号。当时中国肝癌发病率较高,杨教授比较早地提出,可以利用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到肝癌高发地区如江苏启东的人群中去做筛查。这样,在病人尚未表现出症状的时候,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这种当时很先进的方法,却因为农民不接受而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农民一是怕触霉头,二是不相信,第三,认为肝脏也不能开刀,是血库。

美好的愿望无法推行,让杨教授思考,怎么才能让对象接受科学事物。回到上海,杨教授开始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科普工作。

杨教授认为,一个进步的社会,应该重视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社会进步。

去年年底,习大大也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技素养的提高,难以建立起高素质的宏大的科技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杨教授觉得,科普是全社会的任务,重点在青少年,对象包括所有的民众。科普工作,除了普及科学知识,还要倡导科学的方法、传播科学的思想、弘扬科学的精神,并充分利用所有能够传达到大众的媒介。而科普的基础方法,则是科普的写作。

另外,科普创作还要讲究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通俗性、实用性。

最后,我们还拍了全班合影,小组合影。

总之,这样的培训班,是不是很超出期望呢!

(本文部分图片由同学、老师提供)

                   
 

上一篇: “三减三健”防病保健康 下一篇: 生死急救在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