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看看“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上海训练营干了啥好事(上)
[2017-10-24 12:54:55]

 

看看“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上海训练营干了啥好事(上)

2017-10-24 DeepSpeech外 呛一鼻子春天

    梅宝同学问我,你是不是一直这么有活力(大概意思)?其实不是的,很多时候我也会蔫儿着呢。不过,这几天我先是被注入了高能量,接着被注入高辐射,再接着,被冲击波轰倒了。

    在说明事情原委之前,我要拉新科诺奖得主基普·索恩同学来壮壮胆:“Those like minds come together”。

    (索恩:你从哪里的空气中测出有我说过这句话的二氧化碳轨迹的?我拍拍放在他办公室的自由电子激光成像仪,狡黠一笑。)

    格记装大了,但是,“Like Minds”们一定嗅到了什么。

    赶紧入正文。

    10月21日-22日,我们7月份参加“2017年上海市青年科普文创夏令营暨第九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提高班”的十几名同学,又和来自全国五湖四海(除了上海,还有广东、贵州、浙江、江苏的)的同学一起,差点就凑成了五大桌,从科学会堂到上海光源,再转移到自博馆内,整个过程听讲座、发议论、现场参观、“寻齁丝”,最后的最后,拿了结业证,发了一通诚意满满、热情洋溢的“牢骚”,才“心有不甘地”各回各家。

    事情是酱紫的,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和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了一场为期两天的“2017年度‘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上海训练营”。

    首先,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学员卡,是不是很有引力波的气质?

    信马由缰比较符合我叙事的天性,但是为了让大家不被带到逻辑错乱,我先交代一下主要的日程安排:

    10月21日,都干啥了?

    ■ 科学会堂报到
    ■ 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江世亮老师致开幕词
    ■ 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孟宪诚书院副院长苏振兴老师介绍分组和日程安排
    ■ 讲座:

卞毓麟老师:如何走通科普之路
许琦敏老师:如何与科学家沟通
王侃瑜老师:我是怎样走上科幻之路的——与科幻作者们谈谈科幻这件事
陈楸帆老师:如何启发科幻创作灵感
陈楸帆老师:观看科幻电影或品读科幻作品(和大家一起观看了《黑镜》并作了点评。

    ■当天结束后,每人交一篇200字左右的学习小结,谈谈感受。

    10月22日,又干啥了?

    ■上午参观上海光源
    ■下午自博馆,由老师带队导览,最后各小组分头在自博馆“找茬”,结束后听顾洁燕老师分享“以原创课程为起点——上海自然博物馆科普多元化的探索”。
    ■最后写一篇以上海光源某个关键词为主题200字左右的科普科幻短文。

    当然,小朋友们,要在10月底提交一份比较正式的原创科普科幻作品。

    为了显示我的骨骼清奇,请允许我采用倒叙(乱叙)的手法。

    先从22号晚~23日早晨开始。
    22日结束颁好结业证书时,自博馆早就下班了,大家只得跟江老师和苏老师匆匆挥手告别。除了21号大家发了感言外,在学员群里,宓泽璇同学说,这两天身体很累,但是一直非常亢奋,特别开心,发自内心的愉悦,感觉在这里真正交到了朋友、学到了东西。这两天,她已经说了好多遍类似的话了。

    一看有人带头,大家纷纷跟进,表示累并快乐着,并开始分享自己热爱的公众号、学习交流的平台。话一直比较少的韩潇潇同学说,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聚集起来,喜欢的东西果然高度一致。

    回到家,稍事补充能量的我,向小组里的小伙伴扯开嗓门吆喝:交作业!!!苏老师说,可以周三交,我马上加了个结尾 “啵?”

    不过,我们亲爱的组员中,梅宝、张技、郑思旷(笔名斯旷)、万隽等4位同学已经交了上来了,梅宝更是直接在参观完上海光源后,还没出大楼就给我交作业了。我自己还没写好呢(好害臊啊吼吼)。

    来来来,感受一下上海光源同步辐射装置的影响力(因篇幅有限,不能全放)。
 

    张技:

    已关闭的离子加速隧道,突然被开启。在隧道内重新产生了可以击穿钢板的极亮的光源。而它连接的动态分子显微镜和生物材料5D打印已经准备就绪,这次要打印的并不是以往的普通生物材料,而是打印一名十六岁的女孩——地球之女Z.(她是集地球女性最优良的基因和品质于一身的设计人)。其实在十年前人类检测到引力波的同时,已掌握了回到过去和来到未来的能力,X.将回到人类起源的最初,来改良人类的基因,来改变预见的人类发展奇点。她的出现是否能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

 

          图片:张技摄

    斯旷:《东方之光》(暂定名)

    2009年完工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坐落于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附近。巨大的鹦鹉螺建筑,除了经常攀附在外清洁的城市蜘蛛侠们,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内部高真空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几乎每日都在以近光速运动着,沿切线向外辐射出电磁波。

    如果沿着鹦鹉螺建筑最西面向北作切线,则是一条名为达尔文的道路。达尔文路延展开去,路名很快会就变成碧波路。绿树成荫的碧波路尽头,正好是中国美院的张江校区。

    时任油画系讲师的江海风,自上海光源落成开始,便从西子湖畔举家搬迁到碧波路,为的是在上海光源做研究助理的妻子顾东方。

    南北向的达尔文路和碧波路,一度成为工作繁忙的二人每天碰面和散步的地方。然而,顾东方患病去世后,江海风便再也不走达尔文路的方向。直到有一天,为了完成一个古画修复项目,江海风不得不带学生从碧波路尽头的校园前往达尔文路尽头的上海光源。

    在上海光源的开放实验室,江海风一行人发现了妻子生前十分喜爱的一幅油画背后的外文诗,而这篇诗歌则将众人逐步引向多年前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既关乎科学,关乎语言,关乎光,更关乎文明……

    张延康:

         上述两张图片是张延康同学昨天作业的一小部分。

    话说,斯旷同学交作业的时候,非常贴心地表扬了我。她昨天交小结的时候,已经让我吃了一“鲸”。我立马开玩笑说,你是中文系的?然后我偷偷去瞄了一下学员联络名单,果然。

    (这么说,科幻小说界已经被中文系的攻城掠地得差不多了?为啥这么说?且听下文分解。啊,不对,先让我把刚想说的说完,因为我是正牌话唠啊。)

    看了斯旷同学第二天的作业,接着就对斯旷同学以优美的曲线,隔空发送了星星眼雷达波。斯旷接着给我推荐了一个公众号。啊,这么说,我又接着向幻坑更深处迈进啦?

    从7月份到现在,真是“一不小心”接连掉坑,这是第二次参加科普科幻培训,中间还参加了苹果核的两次活动、被“不存在”圈了粉。

    我转身就在圈里各种晒,包括扒出的小伙伴们将近10篇各具特色的科幻作品。圈友表示,希望上海营能考虑出一部作品集(哎呀,搓手,搓手),看到训练营小伙伴们的才华拉来的“仇恨”,我的眼睛是“blingbling”的。

    每扒一篇,我就在群里发散一波星星雷达,空气中传来掌声扰动的气旋。

    21日下午听完王侃瑜老师的讲座,我在朋友圈说,90后已经这么厉害啦。好吧,年轻的小朋友们,就这么厉害地排着队轰隆轰隆地出来了。作为70’er,面对着时代呼啸着奔向前方的脚步,也是不敢懈怠的。

    “真的很开心看到90后呈现出来的样貌,感觉从中可以学到很多,这可能也是我参加学习班的收获之一”,“感谢江老师,苏老师为我们挖到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还有很多没有被我扒出来的同学,请你们挥挥手,好让我去扒(取经)”。

    江老师昨天说,在开营前一周,苏老师挨个给学员打电话,了解他们的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

   22号下午,自博馆

    在自博馆吃了一顿非常好吃的午饭后,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专业导览。这个找茬挑刺任务感觉比写文章压力大多了,就像苏老师说的,这个专业场馆的背后可都是科学家、专家团队的支持,比如前不久刚逝世的钟扬教授,生前就在这里花了很多心血。

    所以,小伙伴们只能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寻齁丝”。有小伙伴说,“咦,你这非洲馆里,怎么一堆母狮子里面混了一只雄狮子?这不科学”。

    有的小伙伴说,“嗯,天花板可以利用起来的啊,彩绘一下么,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装饰了小朋友的梦境”。

    有的小伙伴说,“缤纷生命馆一进去都是动物昆虫标本,从天花板吊挂下来一盏松果吊灯是啥逻辑,为什么这个场馆没有微生物?那个门口为什么一堆鸡挤在那么小的空间,明明可以丰富一下生境。”

    我以为找到了三个,兴高采烈带小伙伴们去看,但是觉得站不住脚,撤了。

    一圈下来,大家憋足了脑力,但成果不能说咋的。万隽同学说,以我们有限的生物学知识,还不足以做到。但是大家很努力去想,去找,至少,大家不断的提问给导览老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找茬的时段里,不知道那些被挑剔的标本们是不是有意见?

    接着上海自博馆管委会副主任顾洁燕老师给大家作了分享。小伙伴们惊奇地发现,自博馆不仅馆藏丰富、形式多样,更有很多针对不同年龄的课程,包括成年爱好者。上次我是参加过绿螺讲堂的,听说每次要抢、抢、抢名额。

    顾老师讲,自博馆设有各种自然探索移动课堂,比如鸟类课程,有很多原创课程,如自然图绘课程,并且还在进一步开发、丰富教学资源项目,如幕课,虚拟课堂、工作室等等。

    在忙着找茬时,又碰到在自博馆做志愿者的导赏班同学,这里在举行一场自然摄影展和”劲草植物多样性嘉年华——上海站“的两场讲座。

    22号上午

    日程安排并没有显示会有专家陪我们参观上海光源,苏老师还邀请两位同学在场馆外等待的时候为我们进行了一番简单的科普,但是,江老师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上海光源中心副主任何建华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不知前方高端队伍已备好,李淑浩同学为大家先科普起来。

         余彬彬同学在作进场前科普(喂,左边那位同学注意形象,不要看到帅哥就笑得那么放肆)。

    江老师说,昨天晚上,何主任还在法兰克福机场,在我们到达之前的10分钟,他的车刚刚到达上海光源。

    江老师说,这样子,我们不仅可以长眼,还可以摸摸平时见不到的大科学装置,跟科学家套套近乎,克服一下害羞心理,尽管提问啊,不要客气(江老师:这位同学,幼儿园毕业没?)。

    确实,如何主任讲的一样,像上海光源这样的大科学装置,看上去可能有点神秘,但实际上非常贴近生活。在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副研究员文闻后面的介绍中,我们对此深有体会。

    为了表示我真的是很认真听课的,我要抄一段笔记:

    世界上有各种看见的和不看见的光,它们照亮了你我的眼睛和骨骼(更正,人类进步的脚步)。上海光源产生的同步辐射光,是在高真空环境中以接近光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在改变运动方向时,沿切线方向辐射出的电磁波(光)。

    接点地气,可以这样说,如果X射线是蜡烛,同步辐射光则是太阳,它可以照亮微观世界。上海光源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属于第三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哦,所以,全世界各行各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攀亲走眷,求认识(合作)。

          图片说明:我是认真听课的好孩纸,不乱跑,坐那就那。

          来来来,一起做操,脖子向右偏转15°

          脖子保持偏右15°,不要乱动。

    所以,看出来了吗?就是通过同步辐射装置,科学家和企业可以放飞自我。比如中国疾控中心高福研究组一任性,就利用上海光源的同步辐射装置测定了多种高致病性的H5N1、H1N1、H7N9、MERS-CoV和埃博拉病毒的蛋白结构。

    因为有了同步辐射装置,很多看不清的东西都可以看清了,就可以去利用、修改、调整、或者去除各种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在医学研究、治疗、材料创新、环境治理等各个领域开枝散叶。

    特别是何主任讲,接下来,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建成后,上海光源就可以把高速运动的微观世界也看清楚了。比如,理论上可以拍分子电影。想想,这要是再配合工具进步,人类该是要挥挥翅膀上天了吧。

    为什么京沪高铁先导段列车时速能达到486.1公里?因为同步光源对高铁接触线、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关键材料爱的深沉(基于同步辐射实时X射线成像技术,为克服高性能铜合金制备工艺提供了保障)。

    为什么农民伯伯的眼里时常含着热泪?因为同步光源解决了高端农膜的技术难题(膜加工时间分辨率同步辐射原位技术为农膜加工提供了关键指导)。

    为什么同学们那么顺溜完成了作业,因为……

    哎,问问为什么何主任、文老师、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材料与能源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黄宇营老师那么辛苦?

   何建华副主任在回答学员们的问题

    同学们的问题那么多,很多小伙伴一个人就问了7-8个。

    #@$%^

    空气中突然噼啪作响,透过同步辐射装置,我看到小伴们的想像力激发出的脑电波在空气中形成了篝火。
 

上一篇: 洁净的芦苇,肮脏的芦苇 下一篇: 【游记散文】闹市中的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