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40年前的今天,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召唤来了“科学的春天”
[2018-03-19 10:25:39]

40年前的今天,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召唤来了“科学的春天”

2018-03-18 15:58:21 作者:许琦敏

 
 
 

u=2955430480,1847714201&fm=27&gp=0.jpg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40年前的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在大会开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用诗一般的语言宣布:“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也就在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改革开放。从此,中国社会历史开启新的伟大航程。

十年前,一批曾亲身参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老同志以及中青年科技骨干聚首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纪念“科学的春天”座谈会,共同回顾了那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给我国科技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些历史珍闻与真知灼见,经历岁月,仍馨香弥久,耐人回味……

恢复高考、恢复学术职称,会前“春的气息”已渐次传来

杨乐(时为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从1978年的3月18日到3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聆听了小平等领导同志的报告。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科技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后来发展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且指出了广大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我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代表上台领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大部分的会议是小组会,全体代表约2000余人,我跟华罗庚先生、陈景润等许多学者在同一个小组。

听到小平同志的讲话,大家都感觉得到极大鼓舞,称为第二次解放、迎接科学春天的来临。当时陈景润、张广厚是代表中间很年轻的人,我们五个人围在一起拍摄了照片,作为与会的青年代表,在许多报纸上刊登和流传下来。

其实全国科学大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全国科学大会的前后,党中央已采取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来拨乱反正,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征途上奋勇前进,比如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的考试。1978年夏天,数学所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当时有1500多人来报考。

还有一个是恢复学术职称。当时中国科学院在党中央的批准下,1977年10月,破格提升陈景润为研究员,提升我和张广厚为研究员。再比如实施国家津贴也是在1977年的秋天,就是给一批当时年轻的骨干,每月津贴50元钱,不过那时候像我自己的工资也就是69元钱,所以一个人津贴50元钱这个数量也是可以说是很大的。

我和张广厚在开完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的4月上旬,就去瑞士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并顺访英国,据现在科协的档案,这也是“文革”以来,首次学者以个人身份出去参加学术活动。

u=3509411783,2481583&fm=27&gp=0.jpg

那一次,开了中共中央主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先河

罗伟(时为中科院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其筹备工作是从1977年5月30日中央作出决定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国家科委还没正式恢复,筹备工作主要是以科学院为主来进行的。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文件简报组的工作。

由中共中央主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会议的规格和规模(有5000多人)都是空前的。

大会的主要内容是表彰先进、制定规划、动员最广大的科技人员投身四化建设,就这些内容来讲,当然很重要,也很鼓舞人心,因为自然科学奖已经停了20多年,科技规划也因“文革”不了了之。当时,各个省市、各个部门、以及广大科技人员都热情高涨,不少地方都召开大会传达中央召开科学大会的决定。

自“科技是生产力”这个论断提出之后,继之有迎接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对策;有1985年科技体制的改革,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研人员,把解放科技是生产力作为主要目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随着进一步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以及后来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国家。

“只有全身心投入,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李国杰(中科院计算所所长、中科院院士):

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讲到:“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无数的事实说明,只有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试想一下,中国的科技人员个人智商水平平均来讲不见得高于国外,国外的科学家工程师目前也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我国凭什么可以做到“后来居上”?我想没有一条轻轻松松的路,我们只有比国外同行做出更好谋划,个人更多的付出,我们的团队更加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可能取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进步。

u=2036681593,378211615&fm=27&gp=0.jpg

“打破禁忌,不断地树立从事原始创新的信心。”

洪文(中科院电子所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1978年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小学生,2002年进入电子所工作,我本人只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例子,因为我是以北航副教授的身份入选中科院国内百人计划的,同时非常荣幸地在2006年获得了终期评估优秀的成绩。

由于工作的需要,在2006年以后我加入了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想谈的是,要更加彻底地解放思想,打破禁忌,不断地树立自己从事原始创新的信心。

从“十五”开始到未来的几十年,国家在对地观测领域有着持续的规划和发展需求,同时由于该领域本身的迅猛发展,整个团队及其各个层次的人员,包括研究生,面对大量的从事国家层面研究工作机会的同时,都严重缺乏本不可或缺的长期、扎实、深入的科学研究实践经历,缺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在面对重大责任和机遇时还是会常常感到不自信。

然而,每个国家都有着其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的祖国正处于这样的时期,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机遇。我想,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向最高端的国际水准看齐,解放思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许琦敏 整理
编辑:李晨琰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李雪林

 

上一篇: 卞毓麟: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认识和探... 下一篇: 【游记散文】狮子国中狮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