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给高血压患者提个醒
[2018-10-22 12:45:30]

 

给高血压患者提个醒

杨秉辉 

    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是两个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的病,而且这两个病常常形影相随、狼狈为奸。
    这事需得从病理学上说起,动脉硬化其实是个总称,在老年人中多见、人们常说的是其中之一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大多知道是因为脂肪类的物质沉澱在动脉血管中所致,不过许多人並不知道这脂肪类的物质其实並不是“沉澱”在动脉血管之中,而是钻到动脉血管壁的内膜下去了。试想,动脉血流不断,若有脂肪在其中,则必定被冲走,如何能沉澱得下来?这动脉血管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件棉祅的袖子,这袖子的里子便是动脉血管的“内膜”,而这内膜为单层细胞构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都可能对它造成伤害。血压是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高血压者对血管壁的压力高,血管内膜损伤,为脂肪钻入内膜之下敞开了大门,脂肪钻入内膜之后遇到动脉壁里坚強的“中板”,无法继续深入,于是便在血管腔中隆起、即“斑块”,阻碍血液流动,于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形成,血管壁弹性下降,血流过来时“硬碰硬”、血压也因之升高,于是二者互为因果,危害人类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并发症是因为在动脉中隆起的斑块破裂,其中的脂肪类物质流入血管中,斑块破裂的同时並会引发这血管中的血液凝结,形成一个含有脂肪的血块、即血栓,完全阻塞动脉,若发生在心脏之冠状动脉则成心肌梗死、若发生在脑动脉则成脑梗死,皆是要人性命的严重并发症。
    心梗、脑梗皆可治疗,不过风险甚大,效果有限,故预防实为首要之事。欲预防心梗、脑梗首先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欲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首先应控制脂肪饮食、戒烟、限酒、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虽非易事、亦得努力实行。
    上个世纪的70年代,现代医学研究注意到一种治疗关节炎的名为阿斯匹林的老药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其作用便是促进血液的凝结,这个作用对于外伤而言是太重要了,伤口上的血液凝结、便阻止了血液的进一步流失。但是,血管里的血不能凝结,凝结了便阻塞了血管,心梗、脑梗因此而起,至少因此而加重。因为斑块破裂流出的脂肪终究有限,能堵往的血管也就细小,影响面自然较小,病情也应该较轻,若加上凝结的血块、那事儿就大了。既然阿斯匹林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功能、何不用它来预防心梗、脑梗?于是许多欧美研究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证实了这一预想:阿斯匹林有预防心梗、脑梗的作用,至少万一发生心梗、脑梗也不会过于严重,这一研究的结果造福了千千万万潜在的心梗、脑梗患者。
    心梗、脑梗易发生于老人,于是许多老人被建议使用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能阻止血小板凝聚,所以用它来预防心梗、脑梗,但阻止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对于可能的出血来说,便成了不利于健康的“副作用”了,比如有胃溃疡病者可能因服用阿斯匹林而引发胃出血,因此有胃病者不宜服用此药。经常痔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者亦不宜服用。准备作外科手术者、甚至拟抜牙者也要先停用阿斯匹林一周,以免伤口出血不止。阿斯匹林还可能引发哮喘,故有哮喘病者亦不相宜。
    在阿斯匹林可能引发出血这一问题上,要提醒人们的是若有未能满意控制的高血压者亦不宜使用阿斯匹林。因失控的高血压者有发生脑溢血、即脑动脉破裂出血的可能,如在服用阿斯匹林的情况下不幸发生,则将很不妙。
    问题是高血压怎样才算是满意控制了呢?当然是血压已降到正常范围之内、即140/90毫米汞柱以下。不过对于高龄老人而言,一般认为若能降到150/90毫米汞柱亦可视为满意控制了。然而专家们对合并有糖尿病或已发生过脑梗死的老人、即使是高龄老人,也还认为应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方始安全,而对于中年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则更以降至120/80毫米汞柱以下方为理想。当然,对使用阿斯匹林而言,若已发生过脑溢血者,则不论其血压控制如何似皆以不用为好了,因为这样的病人再次发生脑溢血的可能总大于脑梗死。
    在老年人群中常有必要使用阿斯匹林以预防心梗、脑梗,但在许多老年人中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常常合并存在,在考虑应用此药时还需充分关注高血压是否已经满意控制,若尚未能满意控制者,对使用阿斯匹林一事是只能割爱了。

 

上一篇: 【游记散文】德国的两座大学城 下一篇: 【医学科普小说】老戴的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