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我国的癌症负担:老龄化社会与癌症
[2020-08-11 12:56:35]

 

我国的癌症负担:老龄化社会与癌症

原创 杨秉辉

    尝见网上流传:有某名老中医擅治癌症,病人趋之若鹜,以致其诊室一号难求,老专家不辞劳苦,每每为病者加号,犹不能满足病人求诊之需。有记者造访,专家感叹曰:癌症病人越看越多,令人毫无成就感,专家拳拳之心跃然纸上。记得以前读到过某药店的门前有楹联曰:宁愿架上药生尘,但求天下人无病,是同一理。

    这癌症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篇名为“中国癌症负担40年变迁” 的文章显示:我国居民死于癌症的比例从1993~1995年间的10.1%上升到2015年的24.2%,癌症粗死亡率从74.2/10万上升到170.1/10万。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还有专家指出:若将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分开统计,则癌症实为我国居民的头号致死之疾病。再看肿瘤的死亡率,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为74.2/10万,即每10万人口每年死于肿瘤者为74.2人,而20余年后的2015年这-数字则上升到170.1人,癌症之多已无任何疑义,而且在严重威胁着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当然癌症之多,並非我国-国的问题,世界各国丶尤其是发达国家俱是如此。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文章中引用的数据为癌症的“粗死亡率”,粗者,大约也,或许不够准确吧。不过,需知这“粗死亡率”却也是-组极为准确的数字,由当年死于癌症的人数除以当年的人口总数精确计算而得。那么何以称之为“粗”死亡率呢?原来癌症多见于老年人,而我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改善,加以科技进步丶医疗普及,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快速进入老龄化。以上述数据为例:2015年我国老龄人口的比例肯定高于1993~1995年了,那么,这癌症死亡率的“增高”是否与此有关呢?

    为了解决这-问题,流行病学家还有另-种统计方法:称为“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简称标化死亡率。这种统计方法是将纳入统计的人群按不同的年龄段细分: 如60~64丶65~69丶70~74等等分别统计各年龄段的癌症死亡数,乘以某指定年份(我国通用1982年) 的该年龄段的人口构成比,然后将各年龄段数据相加並换算成每10万人口中癌症的死亡率。这样便可避免了因人口结构老龄化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表的数据显示自1990~1992年以来,我国癌症的标化死亡率就一直有所下降,从94.4/10万下降至2015年的77,9/10万,由此看来,剔除了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因素,我国居民癌症死亡率的下降也是肯定的。简而言之,虽然总体上看来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在上升,但这是因为老年人的人数大幅度增多所造成的,实际上癌症的死亡率在下降。

    打个比方吧:一个居民区有1000个居民,其中100位老人,占10%,用手杖者20人,则该居民区之居民手杖使用率为2%。20年后该居民区居民增到1500人,用手杖者50人,则该居民区之居民手杖使用率为3.3%,较20年前是显著增高了,是说明这里的老人较20年前体力下降了吗?不是,这居民区现有老人300人(老龄化),用手杖者50人占1/6,若非老龄化,按20年前(未老龄化)老年人的人口构成比,则该小区老年人数应为150人,若1/6持杖则为25人,在1500居民中25人使用手杖,则该居区手杖使用率为1.7%,较20年前是减少了,说明老年人的体力较20年前更好了。这3.3%便是粗手杕使用率,而1.7%则是年龄标准化(标化)手杖使用率。

    我国癌症的标化死亡率的下降,说明了我国防癌丶抗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从我国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的提高也可以得到证明: 我国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率2003~2005年为30.8%,2012~2015年则已上升为40.5%,是十分令人欣喜之事。

    不过问题是复杂的,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报告:我国的肺癌丶乳腺癌与肠癌无论粗死亡率还是标化死亡率都仍在上升,而胃癌丶食管癌与肝癌的标化死亡率虽有下降,但此类癌症病人在我国数量仍十分庞大,对国家丶对民众而言,“负担”都仍沉重。

    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使得癌症增多,以致癌症的粗死亡率上升,癌症防治的形势更加严峻。不过,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说明了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提高,寿命延长,是社会进步丶生活幸福的表现,自然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事。从我国癌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的下降,说明近40年来我国癌症的防治工作是有成效的,但是,从部分癌症的标化死亡率仍在上升,部分癌症的负担沉重的情况看,我国的癌症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癌症是一种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疾病,解决癌症问题寄希望于科技的进步,也寄希望于环境的改善,而这个“环境”是指人体的内丶外环境,需得全社会的努力,当然更需要每个人自身的努力: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远离癌症。


  

    杨秉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多年来从事肝癌的临床研究工作,不仅在学术造诣上颇多建树,而且热心医学科学普及与健康教育工作,发表各类科普文章近千篇,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现兼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60岁开始读”科普教育丛书》顾问、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
 

上一篇: “三高”与“四控” 下一篇: 【医学科普小说】肚子疼的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