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美是科学与艺术的纽带
[2022-06-28 19:08:39]

 

美是科学与艺术的纽带

原创 杨秉辉

     科学知识来自理性思维的推演,而艺术则是一种感性思维的表达,据说前者由大脑的左半球负责,而后者由右半大脑主管,虽然此说尚缺少科学的论证,不过,学界公认若能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辅相成,必能有益于事业的成就。

——杨秉辉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既算不上科学家也算不上艺术家,更谈不上事业有成,本不足以为例说明两者相辅相成之有益。不过,医学也是一种实用性的科学,而我在业余也涉及了一点绘画之事,于二者之关系稍有体会。

    科学求真,医学服务于人,其行为属善,以科学之真、行服务于人之善,故医学应属于“美”的领域,当然这是一种内在的美。绘画是一门艺术,艺术追求的是美感。在“美”的领域里两者有了关联。

杏花春雨,排队测核酸     杨秉辉 绘

    医学之美在其内涵,作为医生,这种美需要培养:医学的科学内容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接近科学之真,医疗行为需以病人之利益为唯一指向,方能称之为善。这种求真为善的过程便是“审美”的过程。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多怀有悲悯之心,抱有治病救人之愿,是为善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上还需不断提升审美的能力方臻完美。

    提升审美之能力在于学习,学习政治理论以明确方向,学习科学技术以提升能力。此外,最好还应该学习些艺术,因为艺术本身便是为追求美而存在的,而且艺术能有感人之力:文学能荡涤人的灵魂,音乐能拨动人的心弦,绘画能启迪人的想象力。艺术能励志,艺术也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所以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应该学习些艺术。

    绘画之美很多的洋溢于画面,故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当然也有一些需要深入学习才能理解的真蒂:比如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变形画、什么也不像的抽象画,中国文人画里的变形、稚拙、“意到笔不到”等等也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杨秉辉 绘

    所以医务人员学习些绘画的知识,多理解些绘画之美,对提升其审美能力、甚而之于其从事的工作,是很有益的。如果更能画一些,姑不论其画得如何,则其益更多。

    医学诊断视触叩听、望闻问切,皆以观察病人之情况为第一要义,而观察则是绘画之本,故练习绘画能增強医者对病情观察之能力。再者,绘画表现世间万物之美,能使医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从而派生出敬畏生命,努力维护病人生命与健康的意识。绘画之美还能潜移默化地使医生关注自身形象之美、语言之美、行为举止之美。

    绘画还能缓和医者的职业倦怠。为医生者时时面对病人之呻吟、生死之争扎,良医应是“感同身受”的,如是,则心情必多压抑、久之亦必倦怠。而学点艺术,比如绘画,至少业余之时一幅画画成,心中必生愉悦之感,而愉悦则将有利于缓解心情之压抑、职业之倦怠。

杨秉辉 绘

    绘画给予人的美的感受,人若是经常在美的熏陶之下,也必定会触类旁通。比如医生们救病救人甚为辛苦,但是也常不被病人理解,其中的原因至少一部分是医生们只从科学求“真”的立场来审视他的病人,他们不够“美”,没有给病人美的信息:他们可能缺少语言之美,没有给病人以充份的安慰;他们可能缺少行为之美,比如给病人用了最好的药,但他不知道病人的家境并不宽裕;他们甚至缺少形象之美,不修边幅,让病人缺少了信任感等等。

杨秉辉 绘

     艺术如绘画,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道德情操。我以为医学与绘画之关联便在于此。推而广之,学习一些艺术,不论是绘画、音乐、文学或其他,对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来说皆是有益的。

    编后语

    他们着一袭白衣,谦慎又勤奋,自省而专注,用热情和责任,真诚与耐心,负重前行,向阳而生,守卫生命。医者追寻美,而我们也要有探寻医者之美的能力,他们值得敬畏,更值得感恩。

作者简介:

    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等职。因肝癌的研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另著有科普作品、小说、游记、画册等。
 

上一篇: 旧游之记:绍兴风光 下一篇: 人到晚年,警惕老年人的“衰弱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