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毒制造电池(杨先碧)
[2009-09-19 23:25:58]

    杨先碧博客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41850

    现在,人们希望各种电器越来越小,甚至有人希望开发一种可以直接贴到耳壁上的小型音乐播放机。要把这些电器造得特别微小,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让提供电源的电池变小。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只有直径只有6纳米的病毒来制造电池,他们用这种病毒制造的微型电池的尺寸只有几十微米,只相当于一个细胞的大小。

    要生产微型电池,就需要纳米电极和导线,而用金属丝来制造这些元件要求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成本大,设备要求高。为此,负责这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贝尔彻教授决定向自然界学习,希望制造一种仿生材料。她最先想到的是神经纤维,动物的神经纤维末稍就是一种天然的纳米导线,它们可以传递神经电信号。由于人造神经纤维的生产成本十分高,难度特别大,他们放弃了这一计划。

    后来,研究人员从鲍鱼贝壳的形成过程得到了启示。他们发现鲍鱼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迫使碳酸钙分子定向排列,逐渐形成鲍鱼坚硬的贝壳。贝尔彻等人提取了制造这种特殊蛋白质的鲍鱼基因,把它通过基因技术移植到病毒中。在特殊蛋白质的控制下,这些病毒可以自动地首尾相连,形成一种纳米级别的生物导线,可以用来制造电池的电极和导线。这种技术有个专门的科学术语,叫做“自组装技术”。

    更为可喜的是,病毒的这种生物自组装过程不需要高温高压,也不需要特别昂贵的设备,只要培养液合适,它们在常温下就可以完成组装。在自然界的环境中,鲍鱼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贝壳需要15年。而在实验室条件下,这些病毒组装一个电极只需要两星期。病毒电池的主要材料是一般电子元件所采用的材料。然而,采用病毒作为电极和导线后,电池一下子就变得很小了,而且这种电池具有透明、柔软和可折叠的优点。

    无论是在组装过程这还是电池的使用过程中,这些连成一线的病毒都是活的。贝尔彻和她的小组用显微镜扫描了数以百万计的病毒DNA,从而为这一工作筛选出最好的候选病毒。他们最终选择的病毒是长条状的M13病毒,其直径仅6纳米,长为880纳米,它是一种非常简单而且容易被操纵的病毒。目前,他们正通过无害的微生物细胞来复制M13病毒,然后再把它们组装到高分子材料上。

    微型病毒电池包括阴极、阳极和电解液三个部分。目前,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现已完成了阳极和电解液的设计。研究人员用一种超薄的聚合物材料作为病毒电池的外壳,在薄膜上建立电池的接头,其直径仅有4~8微米。在电池接头的顶部,研究小组堆积固定电解液的聚合层。接下来,将病毒组装在在电池接头上,最终形成电池的阳极。比起目前微型电池用的碳纳米管电极材料来说,病毒电极的储能效果提高了2倍。一个病毒电池包括若干个电极组成的电极阵列,这样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电流。

    研究人员表示,微型病毒电池的确可以为手机和MP3供电,但是近期内还显得有些珍贵的病毒电池将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和制造精密仪器,比如,现在一些患者需要在体内植入一些医疗器械(起搏器、血管机器人等),这些器械就可以用病毒电池来供电。或许有人担心病毒电池破裂了怎么办,那些病毒会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病毒电池的密闭性和稳定性都很好,通常不会出现破裂的情况。即使病毒电池在意外情况下破裂,那些“泄漏”的病毒也不会危害人体,因为它们已经进行过无害化基因改造。

    利用病毒研制电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研究人员还将利用病毒上不同位置的蛋白质的特性,研制能满足有不同要求的电子元器件,如有机晶体管。此外,同样的病毒组装技术还可以用于研制更加有效的生化反应催化剂。研究人员还希望这种病毒组装技术制造太阳能电池、涂料、纺织品等产品需要的纳米材料。

杨先碧 博客文章
2009-09-17
 

上一篇: 由一枝黄花想到的(倪既新) 下一篇: 全球十大绿色生态建筑(杨先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