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寓于民众之中(倪既新)
[2010-01-22 22:38:54]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新年伊始,上海各大媒体就报道了一件新事:为让广大市民提前了解、掌握即将启用的虹桥枢纽内部及其衔接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环境,确保交通参与者便捷高效抵达目的地,有关部门针对虹桥枢纽各功能区交通设计特点,选出八条主要路径制作了《虹桥枢纽高架道路标志标线仿真系统》,在网上征询市民的体验意见和建议。他们希望集广大市民的智慧,来进一步完善设置,保障枢纽运行后的交通秩序。

    应该说,这是我们城市建设中决策科学民主化的一个进步,它表明,有关部门已经相信,真正的智慧蕴藏于民众之中。

    因为事关交通,便使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轶事: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于1937年建成后,正赶上汽车的高速发展期,桥上交通严重堵塞。为此,市政当局积极筹划在旁边建造第二座金门大桥。这时,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提出一个建议:将桥上原来6车道对半平分的“3+3”模式,按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调整为“4+2”和“2+4”的车道模式。他说,这是因为不同时段的上下班车流在两个“半边”分布并不均匀,往往半边路面高负荷拥堵时,另半边却利用不足,所以只要把大桥中间的隔离栏改成活动的,上午向左多移出一条车道,下午向右多移出一条车道就行。当局采纳他的建议后,堵车问题果然迎刃而解。于是,原本造新桥需要的数年时间和数千万资金,就由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智慧创意节约下来了。

    也有近在我们身边的规划实例:数年前,本市嘉定的毛桥村行将改造,如依原本的方案,就将整村动迁,“打造”公寓楼群,让农民登楼做“寓公”。今天看来那显然是个弊端百出的计划。幸亏当时决策部门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评判建议,才保留下那个自然村的格局与风貌,原地改造,最终使之成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标本。

    所以,依笔者之见,城市建设的科学民主决策似应再进一步,即在大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阶段,就集思广益地听取市民的意见。俗话说“一人不如两人智”,集全体公民智慧,绘宏伟发展蓝图,那绝对会比光靠几个人关起门来拍脑袋划图纸要明智得多、有效得多。因为,城市的建设与运行,每个市民都是参与者和体验者,都有发言权,也最有发言权。而时代的进步与科技文化的发展,已使广大市民具备了发表灼见、出谋划策的水平与可能。更何况,具备各种知识背景的人出自不同角度的审视与创意,本身就是使规划更趋科学合理的最佳方法,那何乐而不为呢?譬如,以往在城市新建的高架道路上,每逢对上下匝道设计不合理有抱怨,人们都会这样评说:“匝道应该设在哪里,为什么不先听听出租车司机的意见?”

    所以,究竟如何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城市,汇集群众智慧的民主决策必然是正确方向。而新年既然有了新的起步,那之后就必然会有大跨度的前进的。

    我们相信并期待着!

    (本文刊载于2010-1-22《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0-01-22
 

上一篇: 反导拦截——子弹打子弹(李必光) 下一篇: 改变汽车产业的先进制造技术(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