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上的魁北克大桥 (倪既新 摄)
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见到这所著名大学工程系的毕业生们,每人右手或左手的小拇指上,都戴着一个银色闪亮的纤细指环。据说这指环很有来历,是用一座倒塌的大铁桥的废钢梁制成的,目的是要使这些新入行的年轻工程师们,吸取前辈的失败教训,牢记自己身负的重大责职。当时,因为兴奋点不在这上面,也就没有细询究竟。
后来,到了魁北克,当我们驱车沿着圣劳伦斯河奔驰时,当地朋友指着横跨河上的魁北克大桥介绍说,这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桥梁,只不过它的名声并不是来自设计奇巧施工精良,相反却是因为建造过程中曾先后两次倒塌才闻名于世的。
仔细探问我才知道,20世纪初年,美国著名桥梁工程师库帕在设计这座大桥时,为争得“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臂桁架桥”之名,随心所欲地将悬跨的长度由原来的500米随意加长到了600米。结果,正当大桥建成行将剪彩通车时,桥梁的整个金属结构突然垮塌解体了,两万余吨钢材泻落江中,75名工人由之丧生。事故调查表明,正是因为库帕的过分自信,忽略了对桁架重量的精确计算,故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数年之后,这座大桥重建。然而不幸的是事故再次发生:中间跨度最长的一段桥身在吊装时突然坠毁。如此,桥仍未建成,却又夺去了10名工人的生命。追究原因,则是支撑起吊的一个机械部件不合格造成的,也是工程指标不严格的结果。
三度建造,魁北克大桥才终于竣工。为了牢记耻辱汲取教训警示后人,加拿大的七所工程学院联合倡议并筹资买下了大桥的钢梁残骸,用以打造成一枚枚指环,分发给每年从工程系毕业的学生,这就是后来闻名国际工程界的“工程师之戒”。据说,授予这枚指环要举行特别庄严的仪式,只有工程系的毕业生才能参加,也只有在宣读了工程师职责誓言后才可领受。
后来,我与一位戴这指环的年轻人交谈,他是我女儿的校友,也刚刚走出校门。他说,这枚小指环规定必须戴在小拇指上,而且是用右手写字的人戴在右手,用左手写字的戴在左手。听到这里,我没有追问马上就自己“解读”了它的用意:是不是为了使工程师们在握笔落手于图纸之上,准备为一个未来的工程勾划线条、开列数据、标注文字时,小拇指首先就有受硌的感觉,由此显示它的存在,进而提醒执笔者意识自己的每个细小举措都将影响深远,从而不忘自己所负的重大责任。
年轻人轻轻一笑首肯了我的理解。他说,这授予指环的仪式后来推广到了加拿大所有的理工大学,当然,这银色的指环已不是原来的废钢梁演变,而是用特殊的新材料来制作了,但是它的原始意义则丝毫没有更改。
参观女儿母校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校园,在工程教学大楼前的广场上,我很远就看到了立于空地碑座之上的一个银灰色金属大园环,那就是放大了几百倍的“工程师之戒”。它树立在那里,使每个进出教学楼的人,必定要经过它的面前;而它的身量不高,只到常人的肩膀,所以每个经过的人在注目它的同时又几乎都能触摸到它。我想,这似乎是在提醒那些正在求学而尚未有资格戴上这指环的工程系学生,也不能遗忘自己选择这个专业所肩负的责任。
指环碑前的留影 (友人 摄)
科技的历史其实是一部累积失败的历史,正是因为后人正视失败,记取教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这正是科学精神的所在。
我特地在这个指环碑前留了个影。因为我觉得,虽然我不是工程师,但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对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就都应该具备这种工程师的专业责任感。
2009-12-6
(本文刊载于2010年5月号《科学画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