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最近,有机会观赏了我国目前自己制作的一批科普特种电影,心情是激动的。
所谓特种电影,就是巨幕、球幕、环幕、3D、4D和动感电影,是需要特殊银幕和辅助设施而非一般影院能上映的电影。譬如《阿凡达》就是巨幕加3D的典型。因为特种电影具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与感受效果,所以是最适宜展示自然界的珍奇美妙、科学探索的奥秘无穷,和想象力的尽情发挥的工具。大至宇宙山河,微到细胞纤毛,玄及幻想预测,用特种电影来让观众开拓眼界和体味真切,确实是当前科普视觉艺术最理想的方式了。可惜长久以来,国内的特种影院里绝少我们自己的作品,更无优秀的作品,无疑是绝大的缺憾。所以从这次汇评中看到我国自己制作的所有门类的特种电影,就分外兴奋与鼓舞。
其中特别让人眼睛一亮的,是一部名为《重返二叠纪》的4D影片,它讲述了2.7亿年前二叠纪动植物进化的故事。那时,地球正从一次漫长的大冰期中苏醒过来,杯鼻龙、丽齿兽、二齿兽等早期爬行类动物渐露锋芒,在打斗竞争中繁衍生息;植物界也生机勃勃,除了最为繁盛的蕨类,松柏类和银杏类等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观看这部影片,面对银幕上丰富变幻的精美影像,同时感受与之相应的振动、风吹、草拂、雾漫和水溅等实际效果,观众就仿佛置身于二叠纪的森林原野,亲自监察着生物演化的有趣历程。
显然,这部科普特种电影所以亮眼,除了立意构思的雅俗共赏、情节逻辑的生动严密、电脑动画的技术精到,和综合效果的强烈真切以外,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准确权威的科学性与细腻传神的艺术性的成功结合,而这,恰是国内科普影视较为普遍的弱项。
因为文理分科过于绝对而造成人才知识技能片面,在科普影视尤其是科普动画片的制作中是表现得分外明显的。往往,主创人员中,构思科学内容的难于决断如何艺术表达,负责艺术表达的又懵懂于怎样准确再现科学要素,这不能密切贴合的“骨”和“肉”,造成的结果就是专家看了摇头,观众看了无趣。这可能是中国科普影视难以发展的一方面原因吧。
《重返二叠纪》这部4D影片较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的策划和顾问者都是研究爬行类或古脊椎动物的国际知名专家,他们以科学家的身份主动“要求”来给观众讲述二叠纪的故事,在保证知识的前沿和权威外,还能给动画艺术保留调整表达的充分空间,同时更将“对细节准确追求极致”的严格科学精神融汇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由此就保证了影片“骨肉”的密切贴合。
在这次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主办的汇评中,《重返二叠纪》可谓是我国特种科普电影现有水平的杰出代表作。我们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好作品问世!
(本文刊载于2011-10-14《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