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爱因斯坦看(倪既新)
[2011-12-17 16:13:44]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爱因斯坦,可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伟大科学家;但是,对绝大多数地球人来说,他又只是一个令人敬仰却非常抽象的崇高偶像。不是吗?在相对论创立之初,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就说,全世界只有12个人能读懂相对论。而后来,更有人夸张,说除了爱因斯坦本人,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看得懂相对论。学说如此,他本人当然就更缥缈与远不可及了。

    但是最近我读了上下两册的《新爱因斯坦语录》(上海科教出版社,2008年12月版),却认识了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一个有常人情怀,也有明显弱点的血肉男人。

    这两本《语录》,摘引的多是爱因斯坦本人的言论,是他对自己与家庭,对友人与人生、老年与死亡,直至对教育与人类、战争与和平、宗教与哲学、科技与音乐,以及德国人与犹太复国主义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点评与论述,从中显示了他的独特视点、角度与立场。

    爱因斯坦是科学家,与同行当然深有交往,如贝索、洛仑兹、普朗克、玻尔、奥本海默、居里夫人、弗洛伊德等等;另外,他与世界名流如罗斯福总统、尼赫鲁总理,作家罗曼罗兰、萧伯纳、辛克莱,还有泰戈尔、卓别林等都素有联系。《语录》中汇集的,就是他们在爱因斯坦眼里呈现的形象与风貌。

    在精神层面,爱因斯坦关注崇高的理想,他表明:“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本身看作是目的”,“指引我的道路并时时给我力量使我能直面人生的理想一直是善、美和真。”他也关注和平:“我的和平主义是一种本能的感情,我有这样一种感情是因为我厌恶残杀生灵。我的态度不是来自任何知识理论,而是基于对一切残忍和仇恨的深恶痛绝。”他同时提示人们关注“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囊括世界”这样的真理。

    如果说这些都是我们对爱因斯坦已有印象的话,那么,《语录》选摘的他和他家人的书信片断,则展示了爱因斯坦也重视七情六欲,也饱含喜怒哀乐,也简朴甚至邋遢日常,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的另一面。譬如,在他看来,留长发可以减少理发次数,袜子根本不用穿着,皮夹克可以一举解决多年的衣着麻烦,而限制这些需求就是增加生活的自由度。看待身后问题,他决定不保存骨灰,不建墓地,不保留故居,不让后人用这些形式纪念他。

    而最让我们了解爱因斯坦深层人性的,是成名后的他给妻子米列娃的备忘录,那居高临下的苛刻要求,譬如“你不要期望我对你有任何温情,你也不要对我提任何建议;如果我有要求的话,你就要停止和我谈事情;如果我要求的话,你就要离开我的卧室或书房,并且不要有任何顶嘴和争吵”等等,就是在他眼里妻子如要与他继续一起生活便必须服从的条件。另外,还有他致情人苏联间谍科年科娃的信函片断,“如果你能收到这封信,请接受我最好的祝愿和亲吻。也许魔鬼会抓住拦截这封信的任何人。”这情感的火热与他对首任妻子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些,正是我们以前瞻仰被塑造的伟大科学家形象时,绝对看不到的内容。

    所以,读这两本书,我觉得就是在看爱因斯坦所看:无论作为一个大科学家还是一个普通男人,他的视线焦点,他的切入角度,他的见地评判,他的幽默激情,他的爱恨悲喜,他的睿智超脱,他的隐含流露……,我们只要循着他的视线仔细注视,就都会有哲理闪烁的新的发现。而他的诸多视线焦点的集合所在,恰似形成了一面镜子,给我们反映出了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

    什么是伟大科学家?什么是内涵丰富的人?两册《语录》,可以引发许多思考和启示。
                                               
    (本文刊载与011-12-16《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1-12-14
 

上一篇: 令人头疼的太空垃圾(李必光) 下一篇: 载人登火四大难(李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