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电脑20年(叶永烈)
[2012-04-21 20:50:01]

    叶永烈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yeyonglie

1982年10月11日叶永烈在上海
会晤美国著名作家海因来因。
这是海因来因1982年
赠给叶永烈用电脑写作的照片。

中央电视台电视镜头中的叶永烈与286电脑

  记得,整整20年前——1992年,那时候还很少“打的”的我,忽然乘坐一辆红色的夏利出租车回家,从车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台花了三千多元人民币买的电脑。邻居们围了上来,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机器”?
  那时候还没有专用的电脑桌。我把电脑安放在我的书桌上。键盘呢,就放在拉开的抽斗里。这是一台“古老”的单色(黑白)286电脑。我还花了七百多元人民币,买了一台吱吱作响的24针老式色带打印机。就这样,我跟电脑结缘。
  我头一回知道可以用电脑写作,是在1982年10月。来自美国的七十有五的作家罗伯特·海因来因跟我说起,他是用“机器”写作,我当时非常惊讶。他拿出一张他在书房用电脑写作的照片送给我。不过,当时我的感觉是仿佛离我很远很远,好像发生在遥远的星球上一样……
  没想到,仅仅过了10年,上海市场上居然也有台式电脑。刚刚买回电脑,我兴高采烈。可是,这股热情只维持了三天。因为我是用中文写作,比起美国作家来要麻烦得多。英文是拼音文字,只有26个字母,摁动那26个字键,就能写作。可是想把成千上万个方块汉字,通过26个字键输进电脑,就不那么容易了。我没有学过汉语拼音,无法用汉语拼音输入。那台电脑在我的书房里闲置了三个月,落满灰尘。
  偶然听说一种“表形码”可以按照字形输入,我很仔细地研究了说明书,居然“自学成才”,花了一天时间,很吃力地用电脑写了800字。我继续努力,电脑写作的速度很快就超过了手写。当时,我的一部50万字的长篇手写了几章,就决定用电脑写完。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笔耕”了。
  在整理书房时,从一个铁桶里找出一大堆用过的金属圆珠笔芯,从此留作“纪念品”。我为什么有那样多的圆珠笔芯呢?我最初是用自来水笔写作。自从邮寄时丢失了一回稿子之后,我就在写稿时夹了一张复写纸,以求留一份底稿。所以我至今保存了整整一书柜的手稿。自来水笔不便于复写,我就改用圆珠笔写,在稿纸下垫了玻璃板。早年买的是最普通的竹杆圆珠笔,太不经用了,写几天就要扔掉一支。后来发现有一种金属圆珠笔芯很粗,书写质量也好,从1983年起就改用这种圆珠笔,每根笔芯大约可以写6万字。用完之后,觉得那闪闪发亮的金属笔芯丢了有点可惜,就随手丢进一个铁桶里。日积月累,竟然积了满满一桶。数了一下,有215支之多。由于长期手握圆珠笔,当时我的右手中指左侧磨起黄豆般大的老茧。
  自从用上电脑,告别了“伏案写作”,从此“十指打天下”,写作变成像弹钢琴一样潇洒。我再也没有手稿,而是用电脑软盘保存作品。我最初用的是大饼一样大的5英寸软盘——现在这样的软盘早已“绝迹”,成了“文物”。后来改用3.5英寸软盘保存作品,很快这种软盘也被淘汰。我在电脑中安装了刻录机,改用光盘保存作品。
  这20年间,我随电脑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从“WPS”到“Win95”、“Win98”、 “Win XP”,从单显到彩显,从显像管到液晶屏幕,从24针打印机到扫描、复印、传真、打印四合一的新式喷墨打印机。
  最令我高兴的是,我的胶卷照相机升级为数码相机,磁带录音机换代为数码录音笔,并可以把图像、声音输入电脑,给我的采访、写作带来莫大方便。前些日子我买了一个2000G的移动硬盘,售货小姐惊讶地问,你是干哪一行的,需要这么大容量的移动硬盘?其实,这移动硬盘就是我的流动书房,不仅可以贮存所有文稿、录音、录像,而且可以存放几十万张照片。带着可以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带着这移动硬盘,我无论到哪里都消息灵通,随时收发电子邮件,而且随时进入写作状态。
  这20年,电脑不仅改变了我,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

    (原载2012年4月18日《新民晚报》)

叶永烈 博客文章
2012-04-20
 

上一篇: 十年内发射十二颗气象卫星(李必光... 下一篇: “学术不端”与“版面收费”(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