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儿童节(倪既新)
[2012-05-26 21:35:03]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六.一”节近了,大家照例又会关注儿童、议论培养教育问题。我就乘早来凑个热闹,因为正好也有点事情可以说说。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人生的这个年龄阶段,正是知识视野的最佳开拓期,所以,在课堂和书本之外,亲近自然、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都应该是孩子们了解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据一位研究国际儿童教育的朋友说,与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们对这方面的认识和重视是很不够的,学校家庭,大多只将儿童求知限制于书本教育和题目答案之内,没有鼓励更少安排学习方式的多样拓展。譬如,一年到头,全国孩子跨进过博物馆科技馆大门的,平均10个人里还不到2个!
     人数太少了吧?而我这里疑问的是,就这进了博物馆科技馆大门的2个孩子而言,他们是否都能够得到应有的知识收获呢?
    近来去了外地两家筹建中的科普展览馆,就见到一些值得商榷和思考的问题。譬如有家科普馆,主题是介绍当地乡土自然环境,对象是青少年,目的是唤起爱乡爱土的意识。立意很好,但实施方案却偏重于“以世界最先进装备,打造全国第一流”了。结果,走进已基本成形的一个展厅,就如进入了都市电器大卖场,或者现代视听设备展览会,那夺人耳目的声光电效果,马上就使参观者忘记了自己是来看什么的,看到了什么。
    某地有几种珍稀和濒危动植物,在新建的科普馆中,这无疑是重要的内容。依我的原本推想,这部分应该陈列逼真精致的标本模型,如实再现它们的生存环境,详细介绍繁殖和育雏过程、还要具体展示各自的情趣审美……总之是对自然原生态的聚焦和放大,以朴素实在的形式,来加深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和珍视,建立与它们和谐共荣的生态理念。但进门后实际看到的,却也是最摩登的表达:主要是依靠大屏幕,播放着拟人卡通片:珍稀猫形小兽似人直立,穿白衬衫黑礼服,系花领结,上肢戴白手套,下肢穿泡头大皮鞋,做着西方的哈腰动作,念着专业书上的长串名词,介绍着自己的“魅力生平”。另外,植物同样拟人化出场,叶片上长着人脸五官,说着奶声奶气的普通话,却会告诉你它的拉丁学名是什么。这样的影像看上一小段就会啼笑皆非,因为参观者马上迷失了:我是谁?我是来做什么的?动植物究竟长什么样?真不知道孩子们的收获会是什么。
     也许,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但从中也反映了一些典型问题:科普展示,可能会被过分强调对器械的依赖而忽略了内容的重心,会被无原则选择卡通化而结果陷于浅陋和粗鄙,会因盲目用“儿童视角”而使效果幼童化直至弱智化。
    真盼我们的每个儿童,都能捧着真实自然的知识礼物过节!

    (本文刊载于2012-5-25《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2-05-24
 

上一篇: 凯文·凯利:技术崇拜的新祭司(江... 下一篇: 今年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很好看(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