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信仰(杨先碧)
[2012-09-26 20:17:33]

    杨先碧博客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41850

    著名科学家赫尔巴特有一句明言:“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都一饮而尽的气概,这便是信仰;等到口渴时,至多只能喝两杯,这就是科学。”这句话很形象地指出了信仰的理性特征和科学的感性特征。

    信仰和科学,都是生活的基础。离开了其中一个,生活都会失去乐趣而变得混乱起来。科学因其理性特征,在生活之中是可以触摸、感知和量化的,因而科学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离开了科学,我们就会回到茹毛饮血的艰难时代,整个社会将处于史前的黑暗之中。科学的影响是群体式的,非常广泛的,波及到整个人类。而信仰则不同,信仰因其感性特征而使得它有时会与唯心联系在一起,披上一种神秘主义的外衣。

    一说到信仰,有时会把它和宗教与个人崇拜联系起来。在80年代初期,信仰被人们怀疑起来,甚至喊出了“我不相信”这样的口号。回过头来,骄傲的现代人某一天会发现失去信仰的时代是非常可怕的。信仰是一种支柱,是一种人生追求完善的终极目标。没有信仰的生活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人的天性和惰性决定了人必需有某种信仰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空间,若是不主动地去追求崇高的信仰,一些邪教就会乘虚而入。

    理性和感性,信仰和科学,成了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其矛盾性,历史上科学和信仰的交战在不断地进行着。曾经,被人们当作信仰的宗教是科学的最大压制者,中世纪欧洲宗教还有一个专门对付科学的机构──异端裁判所,就是用来对付那些研究和传播科学的人,因为科学的出现必然破坏和摧毁他们的信仰体系。同样,我们有时过分强调科学时,又会对信仰产生一种排斥。其实,无论打击也好,排斥也好,科学还是科学,信仰还是信仰,它们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谁也不能勉强谁。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科学是人的物质基础。物质与精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所以我们既要发展科学,也要完善信仰。

杨先碧 博客文章
2012-09-25
 

上一篇: 世界第一对航天夫妻(李必光) 下一篇: 期待重奖树英杰(倪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