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重奖树英杰(倪既新)
[2012-10-18 19:41:40]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在科普界,最近有件新事颇为引人关注,它的预期效果也必会影响深远,这就是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出资设立了“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而今年的首届评选已经开始。
    目前社会上评奖活动多多,何以此奖特受瞩目呢?直观的因素可以说是“奖重名高”吧:每年奖金总额100万元,其中获得“科普杰出人物奖”者,每人奖金10万元。这个数额,非但是全国同类之最,也是中国科普史上从没有过的。所以,奖金之外,还有更受知识分子珍视的社会认可与荣誉在里面。
    按奖项设置,与“杰出人物奖”并列的,还有“科普贡献奖”、“科普成果奖”和“科普传媒奖”,共四项。在本人看来,这样的奖项设计,恰如金字塔架构,非常奇妙——如倒序堆叠,即呈层层提升,“杰出人物奖”正好位于塔尖。而按事理来论,这也符合逻辑:所有各项成果,人的因素第一,参与者中贡献最杰出的人,理应再推重一步,受到最高的奖赞。而这也正是体现了创新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评审宗旨。
    无疑的,不仅眼下首届,就是往后各届,最受关注的肯定就是这个“科普杰出人物奖”了。道理很简单,因为它最具体、最个人,和最体现能否真正达到评选目的,树起科普界先进楷模的标杆形象。
    按照基金会颁布的“奖励办法细则”,所有奖项的参评对象,必须是“在本市从事具有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作用的科普活动、科普作品、科普管理等,并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和法人。”而“科普杰出人物奖”获得者则必须是“作出突出贡献、具有广泛影响力,为本市创造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科普工作者”。换句话说,“科普杰出人物奖”的获得者,就是科普方面的市级劳模。标准够高的吧!
    为了保证评选质量和效果,“实施细则”规定,“科普杰出人物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可以空缺”。这就是说,除了人数的最高限制,还宁缺毋滥。我认为,“可以空缺”这四个字特别有份量,不但声明决不滥竽充数,同时更体现了“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本身的品位、格调和气度。
    确实,当下有些社会评奖,数届以后就影响式微,声誉日下,甚至为人所不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品位、格调和气度,每次评选,黑箱操作、幕后交易,结果自然无人信服,广受讥评了。
    而“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开宗明义就宣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专门设立的“奖励委员会”,将“根据评审程序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有如此正规、严格且公开的程序,这个奖的评选就有了信誉的保证。评出的英杰式人物和优胜项目,就能经得起时空的检验——放到全国比较也不逊色,过了多年以后仍然出彩。
    显然,设立“创新奖”的最终目的,“旨在调动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上海科普事业的发展”。那么,我们就祈祝这个作用能持久发挥;当然,最先期待的,是首届评选圆满成功!

    (本文刊载于2012-9-28《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2-10-17
 

上一篇: 科学与信仰(杨先碧) 下一篇: 长篇科幻小说《高铁》简介(李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