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科普大有益(许兴汉)
[2012-12-01 22:16:42]

    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2012年的诺贝尔奖各个奖项已于日前依次揭晓,包括三项自然科学类的“诺奖”也都已名花有主。作为在世界上最具影响的“诺奖”评选活动,并不会随着评奖的结束而曲终人散,人们会关心这次评奖活动所带来的种种后续效应,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奖项:为什么今年是这些科研项目的科学家得奖,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究竟意义何在,我们国家在这一科学领域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差距在哪里?如此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的科学家和有关专家来一番科普解读,从而鼓励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乐于投身到科学事业中去,并在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工作中不断作出新成绩,以期待中国科学技术持续进步而与诺贝尔奖越来越近。令人高兴的是,由上海市科协主办、上海科普作家协会承办的“解读科学诺贝尔奖”科普报告会,将在下月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前后举行,报告会共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物学或医学奖”三场。

   “诺奖”科普大有益。作为世界顶级的自然科学类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物学或医学奖”尽管为世人瞩目,但却因其相当的专业性及深奥的学术性,往往使许多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世界上一些相关机构包括诺贝尔奖获奖者本人都在“诺奖”的科普工作上花上了大力气。例如去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天体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宇宙在快速膨胀”的获奖理论,就在北京市三帆中学为孩子们作了一次趣味盎然的科普报告,他在报告中说“由于宇宙在快速膨胀,天上的星星就会逃得越来越远,有一天,当它膨胀到一定速度,连我们这些宇宙学家都看不到其中的星体了,我们就会失业了,不过,这至少还要等10亿年才会发生。”布莱恩·施密特生动的科普报告,不仅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 “宇宙快速膨胀”的理论,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天文学的强烈兴趣。还有一位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在北京市101中学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时说,他与同事沃伦合作发现了导致胃溃疡最大的诱因幽门螺杆菌并由此获奖,但他在发现过程中曾自吞细菌,拿自己人体作实验,以致连日呕吐不断,他的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孩子们。

    当然,要真正把“诺奖”的科普工作做好,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的、小范围的交流活动上,与以上“诺奖”得主与孩子们见面的活动不同,这次由市科协主办的“解读科学诺贝尔奖”三场科普报告会,将分别由同一学科的科学家担任主题报告,同时邀请了有自然学科背景的社会学家和科技条线记者担任互动嘉宾,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的领导将担任会议主持人。据了解,如此系统地组织“解读科学诺贝尔奖”报告会,面向科技工作者,科技编辑、记者和高校师生、学者以及社会公众进行高级科普报告,在上海乃至全国还是首次。会议主办方表示,通过这次解读和互动活动,将让公众清晰获悉2012科学类诺贝尔奖的来龙去脉,并使之从科学的层面向社会扩散,让公众从中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科学前沿知识,而且能领略获奖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2-11-30
 

上一篇: 老有老的骄傲(陈积芳) 下一篇: 小康社会必定是汽车社会(朱盛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