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必定是汽车社会(朱盛镭)
[2012-12-01 21:40:14]

    朱盛镭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zhushenglei

小康社会必定是汽车社会
——感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制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这两项指标与其他指标一起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有机整体,勾勒出一个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
    幸福中国的表现之一是“‘动’居乐业”。民众衣食住行的需求满足是幸福生活的前提,当衣食不愁、居住问题基本解决后,剩下的就是“行”。只有“行”的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达到小康水平。因此,小康社会即是轿车全面进入家庭、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殷实社会。
    小康社会是大众汽车使用和消费的社会。汽车的“行”能缩短时空,不仅会扩大人们的活动半径,加快社会活动的节奏,而且会改变人们距离和时间的概念。随着汽车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居住地选择、消费结构、休闲方式也将随之改变,进而影响到社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关系、沟通方式以及人们的知识结构、文化习俗、法律意识等巨大变革,必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即汽车社会。
    未来中国汽车需求发展呈现多重利好因素:一是消费能力处于显著提升阶段。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指标看,普通家庭收入将会显著提升,而汽车价格具有逐年下降必然趋势,购买力上升、车价下降的叠加影响将使每个家庭基本具备汽车消费能力;二是随着跨国汽车公司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断加快研发和生产的投资,汽车供给快速增长;三是道路向城乡纵深快速延伸。预计在2020年前后全国范围内可实现基础公路村村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万公里以上。另外,中国汽车的保有密度过低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将创造商用车和乘用车较强劲的市场需求。工业化与城市化率加速提高,需要相应运输能力的同步上升,城镇人口快速增加也直接导致代步需要的购车需求增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念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汽车产业,要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影响以及汽车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多角度全面考量,研究领域应扩展到产业上游相关的钢铁、橡胶、塑料、玻璃等原材料和电子、通讯、化学等基础行业,汽车制造中的零部件制造和研发环节,产业下游的销售、物流、售后服务、汽车金融、汽车信息、租赁、回收、汽车文化等完整的产业链,而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汽车产销。
    从一定意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器。汽车作为带头产业,可以带动的行业和产业面之宽,可以包容和吸收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之广,可形成的生产规模、市场规模之大,可创造的产值、税收、就业岗位之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之大之持久,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之显要,都是其它产业难以相比的。
    长期以来,在实际运作中,人们往往把汽车孤立地看作一个产业,注意力停留在创造GDP、拉动经济增长的层面,精力放在制定产业政策和投资布局方面,对汽车消费增长之快估计不足,缺乏前瞻性的整体规划、超前安排和社会政策。带来结果是,对大众汽车消费引发的社会性变革缺乏准备,对汽车大量消费之后的负外部性控制不利,对汽车消费正外部性又缺乏有效的引导。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将汽车产业发展嵌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版图中,方能大有作为。
    小康社会必定是汽车社会。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反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将进一步拉动汽车产业发展,为中国发展成为世界性汽车制造中心注入生机和活力。新一轮的发展中,新能源和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绿色源泉和可持续发展驱动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正进入倒计时,形势逼人,任务紧迫,作为中国汽车人,应全力以赴,奋发有为,为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朱盛镭 博客文章
2012-11-30
 

上一篇: “诺奖”科普大有益(许兴汉) 下一篇: 中国互联网面临历史性的三岔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