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水闸遗址(组图)(臧志成)
[2013-02-03 20:17:19]

    臧志成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zzc303

    上海第一家历史遗址博物馆——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在延长西路619号。




    博物馆玻璃屋顶的现代化建筑,象征流水与水闸。我们顺势走到地底7米,豁然开朗,古代水闸的全貌惊现眼前。想不到七百多年前,这里就是苏州河前身吴淞江的一条支流,河水奔流。
    吴凇江,源出太湖瓜泾口,经吴江、吴县、昆山、青龙镇东流入海,为上海明代以前最主要的河道,有上海的母亲河之称。文献记载:吴凇江唐代宽约20里,以后逐渐淤塞,至元代江面宽仅1里。
    吴凇江的淤塞,严重影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朝廷和当地政府不得不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元代水利专家兼书画家任仁发设计了这个水闸。
    水闸的功用是泄水挡沙,以助吴凇江的防淤和疏浚。涨潮时关闭闸门,使泥沙沉积在闸门外。退潮时开启闸门,利用水闸内外的水流落差,将沉积的泥沙冲走。
    遗址是2001年5月,人们盖住宅,建设“志丹苑”,施工挖土,在地下7到12米深处,才发现这古代遗迹的。由两根长方形青石门柱组成的闸门,又称金门,是古水闸最为关键部分,竖立在整座水闸的中心,门宽6.8米。闸墙又称金刚墙,砌筑在底石南北两侧,由一条条青石条,层层砌筑而成,长47米,残高1-2米。衬河砖在石墙外,随势砌一道砖墙,高度同石墙相当,宽1米左右。

    先民的建造水平绝不逊于当今鲁班奖的作品。建造工艺非常讲究:先打下1万余根木桩,木桩编号,木桩上铺木梁,木梁上再铺木板,木板之上最后铺石板。最上层的石板之间则用金元宝形状的铁榫“无缝连接”固定。因为,只有元代会使用金元宝形的铁榫,由此判断这是元代水闸。

    此后还在遗址发掘中,陆续出土古代的生活用瓷、工具、鱼化石。

    为了方便参观脚下的遗迹,博物馆全程走道都是玻璃,构建很现代,有水晶宫的感觉。实景复原也做的很好,墙上的一些动态的制造过程也精彩,使你身临其境。几百根木桩错落有致的树立在眼前,考虑到文物保护的需求,目前部分裸露在外的木桩仍用白色塑料,包裹全身。

    我们赞叹先民的智慧!创造出庞大的工程,恢宏气势的奇迹!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免费参观。我们花费一小时,看看挺不错的。

臧志成 博客文章
2013-02-03
 

上一篇: 中国提升反导能力(李必光) 下一篇: 传统戏曲都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