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及当年采访苏寿南(许兴汉)
[2013-12-22 15:12:48]

    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前不久,解放日报在头版的《我的中国梦》专栏中刊登了长篇通讯《苏寿南:“弄潮儿”铸造民族品牌梦》。手捧报纸,不由想起当年我作为东广记者采访这位老劳模、国企改革“弄潮儿”苏寿南的点点滴滴。
    在改革浪潮中诞生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从她成立起,就把反映中国和上海改革开放的新面貌作为“新闻立台”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995年,上海的国企改革进入到一个攻坚阶段,5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西区的一座宾馆听取了江、浙、沪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有关深化企业改革的汇报,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才是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得悉中央和上海的领导有关国企改革讲话的精神后,东广的领导层当即决定,物色一家较典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成立一个专题报道组,采写出一组大型系列报道,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上海国企改革带来的新精神和新面貌。
    有了报道的构想,去那里找这样的国企改革典型呢?这时台领导提出,要写好改革有成效的企业,就一定要写好企业中的人,特别是企业的当家人。依据这个思路,有台领导提出,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寿南是个合适的人选,这不仅因为“三枪”是个国产老牌子、老企业,同时它的带头人苏寿南也是个传奇人物,他执掌“三枪”多年,为“三枪”的生存、发展和改革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枪”公司在老苏的带领下,从1991年开始,一共兼并了6家企业,承担的亏损金额达一亿多元,眼下,“三枪”公司不仅已全部扭亏为盈,同时也为国家消化了原来6家企业的4千拟下岗工人,并以月销售额达6000万元的骄人成绩领先于全国同行业,对这样的国企改革带头人我们完全有责任为其“歌功颂德”,为其立传。报道的思路定下来以后,台里当即决定,成立了由我带队加上播音员尚红、记者周朝丰三人组成的报道小组,深入到“三枪”公司中去,亲眼见识一下这位立于改革潮头的国有企业带头人。
    一般来说,改革家往往都是有个性的人物,苏寿南也不例外。当我们提出要在“三枪”公司待一段时间,除了要采访企业的员工外,主要想和苏寿南本人多接触接触时,苏寿南说可以呀,就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每天必须早上6点半之前找他,因为6点半到8点是他每天的员工接待时间,员工不管有什么事,都可在这个时间找他,那为什么要这么早呢,苏寿南的“道理”也很清楚:这么大清早来找你谈事的人,才是真正有事需要解决的人。但他的这个“理论”却把我们报道组给弄“苦”了,凡要采访苏寿南本人的那天,我们就得起个大早,抢在6点半之前和他见面,不然那天就基本上找不到他人了。
    当然,苏寿南的个性主要还是表现在他对企业改革的思考上。就在江总书记参加的那次江、浙、沪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汇报会上,苏寿南提出,他要当个新时期的“资本家”——经营好国有企业资产的“资本家”,为此,他们公司已兼并了多家亏损企业,并将这些企业的设备、场地和技术人员重新盘活,从而既扩大了自身企业的规模,也让一些企业走出了新路。江总书记听了很高兴,表扬他说,你这是为国家挑了重担,也为银行挑了重担。在场的黄菊同志告诉苏寿南,江总书记身上穿的羊毛内衣,就是“三枪”牌的,苏寿南高兴地回答说,他们公司已开发出一种用新西兰牛奶提炼后做成的羊毛内衣,闻着还有一股奶香味,希望领导也喜欢。
    要采访好企业改革的带头人,就必须和他一起摸爬滚打,于是我们就采取“跟拍”的办法,老苏几点来企业,我们就几点上班,这样在十几天的采访活动中,我们就和苏寿南一样,也是从“鸡叫做到鬼叫”,摸到了大量的采访素材。例如:为了要知道一款新式棉毛内衣是用什么面料做成的,他竟把一位外商朋友带来的内衣袖管剪下来了;为了留住人才,他还一次就奖励一位科技人员一套房子,他的道理很简单,这名工程师经过技术革新,曾为企业节约了6000万元的进口设备资金,这和奖励他的一套60万元房子相比显然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还有,为了让厂里的7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在企业工作,他除了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外,还在过年前,在寒风中花了4个多小时和每一个外来员工拍一张合影照,他很理解这些来自异乡的年轻人,寄一张和董事长拍在一起的照片回去,爸妈一定很高兴,按老苏的说法,他与江总书记一起拍照时,也感到很光荣;此外,他为了和外商能正常贸易洽谈,曾不准企业唯一的一名日语翻译跳槽,而那名翻译正是他的儿子。像这样的故事有很多,这些素材为我们的报道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苏寿南是苏州人,平时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听说书和评弹,为此在采访中他不经意间说书般的妙语连珠和语出惊人也为我们的报道增色不少。例如在谈到企业的用人之道时,他说有一种“人才”他会用,那就是“死要面子”的人,这种人一般责任心都比较强,干不好生怕别人会看不起,因此干事一定会尽量干好。苏寿南的“妙语”中其实是反映了他企业管理中的许多感受和理念,如他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喜新厌旧”,要不断“讨新娘子”,即不断开发新产品;对在公务活动中收到的礼品,老苏也有独到见解,那就是对礼品礼金收下比不收下好,早交比晚交好,理由是:收受礼品这样的私下事有时说不清楚,还不如照单全收赶快交掉来的明白。
    正是由于我们在“三枪”公司的多日“蹲点”采访,看到了企业员工对他们的这位掌舵人有着无比的信任和崇敬,也感受到了企业在他的带领下呈现出的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苏寿南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笔下渐渐有了“立体感”,于是一个有着十二篇录音特写的大型系列报道《苏寿南的故事》终于制作完成了。为了让该报道更有“故事”色彩,我们在每天的报道结尾,总是留下一个悬念,预告下一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吸引听众继续听下去,这一招果然不错,有些听众不仅天天收听这一放在东广早新闻中的录音报道,还来电来信谈感想、谈收获。局领导对东广制作的这一系列报道也很重视,不仅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我们自己台内的领导当然对这一报道更为重视,当时正值台里分批组织职工到杭州休养,有些领导在杭州也不忘每天打开收音机收听这一档系列报道,有了新的想法就及时打电话给我们报道组,从而自始至终使这一报道成为当时我台新闻节目中的一个热点。为了让这一报道更有思辨性和指导性,在系列报道播出期间,我还撰写了三篇评论文章,对报道中所反映的国企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评议。这一系列报道还引起了市有关领导的重视,市经委不仅组织了下属相关企业天天收听这一档系列报道节目,同时还在节目全部播送完了后,和我们广电局一起就这一报道召开了一次大型座谈会,畅谈不断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做法、新思路。
    大型系列报道《苏寿南的故事》获得了当年度的“上海新闻奖”一等奖。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3-12-19
 

上一篇: 科技之光(17)——美国院士老太... 下一篇: 科技之光(14-16)(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