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澳日记(一)(2015.3.8-3.21 悉尼)(钱平雷)
[2015-04-07 19:36:28]

    钱平雷微博链接http://weibo.com/u/1043369051

访澳日记
(一)

( 2015.3.8-3.21 悉尼)
钱平雷

    3月8日 悉尼情结

    今天上午9:20飞机降落在悉尼机场。自1988年10月我第一次来悉尼,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来悉尼了。悉尼这座城市似乎与我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当时国家刚刚对外开放不久,出国还是一件比较稀罕的事情。一个偶然机会,遇到来访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铁路局总工程师米尔斯,他邀请我参加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轨道研讨会,先到悉尼参加一个小型研讨会。于是就有了我出国的机会。当时从上海到悉尼没有直达班机,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经香港转机,到墨尔本稍停后,到达悉尼。因此悉尼是我出国到达的第一个外国城市。以后女儿读了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当时的学制,是在上海读2年算大专,然后到与上海大学合作的悉尼科技大学再读2年,就算本科毕业了。于是就有了女儿到澳洲留学的经历。她完成了本科学历后,又在以会计课程著称的麦考里大学完成了硕士学历后,就在那里上班了。在她将近硕士学历毕业时,正好我所在的单位组织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所以我第二次到澳大利亚,首访的城市又是悉尼。随后女儿与也是在澳洲留学的女婿在悉尼登记结婚成家,悉尼成了我女儿家庭的所在城市。2010年当女儿有了自己的房子时,我和妻子一起来到悉尼探亲,期间我们一起去了大堡礁游览一番。我还按照当年米尔斯给我的地址去他家寻访,探望第一个让我来悉尼的人。但时过境迁,米尔斯已经在不久前去世了,他的房子已经易主。一眨眼,五年过去了,我与妻子又一次踏上看望女儿的旅程。从机场到女儿家的路程,要经过悉尼港桥,并看到悉尼歌剧院这座澳大利亚和悉尼的象征性建筑。女儿一家春节回沪,不久前刚刚回悉尼,因此,机场上我们没有久别后激动的心态。对于悉尼,也从当时感到外部世界的精彩而惊讶演变到如今如同到一个熟悉地方内心的平静,这也反映了这些年中国人内心世界发生的变化。然而,悉尼对我来说,其特殊性还是其他外国城市无法取代的。

    3月9日 航空大伯与航空大妈

    在中国,空中服务员被称为“航空小姐”,简称“空姐”。很久以来,这几乎是“年轻美貌”的同名词。大部分国家的空姐还都是由年轻的女子担任着空中服务员的职务。因此,在国际机场经常能够看到佳丽们成群结队出入机场,成为一道风景线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在澳洲航空公司,空中服务员似乎很早就与“空姐”分开了。当年我从悉尼去新西兰参加国际会议,乘的也是澳航的班机,飞机上为我们服务的不是空姐,而是一位40岁上下,带着眼镜的航空大叔。他的服务内容与空姐一样,态度也和蔼可亲,因此是一位合格的空中乘务员。这次来澳洲,我乘的班机也属于澳航,当我们步入机舱时,在门口迎接我们是一位老爷爷般的机长和接近奶奶年龄的乘务员。我知道西方人与我们东方人相比,比较见老,但眼前的二位,再怎么说,肯定不是青壮年的人生阶段啦!当时我在猜想,或许他们俩是负责人,年龄偏大些。当我进入机舱后发现里面的乘务员不论男的还是女的,都有1.80米那样的身高,显得很有气质,但年龄都不小了,满脸皱纹,在中国都可以称为大伯或大妈,或者大爷、大娘级辈分的人物了。其中有一位亚裔的男服务员,看上去也在50多岁的年龄段上,不过他们的服务质量应该说是无可挑剔的。我在想,这或许与澳洲就业退休的年龄限制有关,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为了减轻国家和社会的压力,最近规定要到67岁才能退休。所以这些大伯、大妈级的人物还仍旧在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3月10日 女儿家成了我书法作品的展示厅

    我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关于国画我倒是在上海铁路局工作期间,由机关工会邀请画家在业余时教我们学过。而对于书法,除了中小学语文课老师教我们学习毛笔字,学习的楷书外,还真没有拜师学过书法。但在中国,书法的展示环境要比国画来得多,人们对书法的关注也会多于国画。我因为爱好书法,因此我知道书法一般分为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等五种字体。我喜欢用钢笔涂涂鸦,再就是在出黑板报时模仿过隶书。平时并不练书法,要是拿起毛笔真要写,也就是隶书还能混混。当年在哈尔滨铁路局一位书法爱好者同事于庆臻偶然发现我的隶书写得不错,因此推荐我进了由几家局级机构联合组成的养路机械化攻关组,书法改变了我本来准备终身从事桥梁专业的人生轨迹。自从女儿结婚以后,女婿是个文史爱好者,他每次回国都会请求我替他写他喜欢的诗词和名句,往往还要求用不同的字体。我大多数是用兼有行书和草书的行草书字体给他写的条幅,但也分几个大字和整段诗篇的小字摘抄,这些他大多数挂在他的书房里。另外,如“止观”二字用的是篆书,“止定观慧”四个字用的是新魏体,虽然属于楷书,也都是我不曾写过的字体,为了孩子喜欢,我也硬了头皮,用上海俚语叫做“牛吃蟹”,把它们写了下来,裱装进镜框,他们带回了悉尼,挂在书房门框的内外两侧上方。剩下隶书,我没有为女婿写过什么,但我却发现他们客厅电视机旁边的墙上悬挂的一幅我为他们结婚写的藏头诗,倒是当年用隶书写的条幅。于是我几乎所有的书法字体的作品在这里汇聚了。女儿家成了我书法作品的展示厅。

    3月11日 我可以在澳洲开车了

    我在上海是自己驾车上下班的。女婿春节回国返澳前,对我说,将我的驾驶证找一家有资质的单位翻译一下,就可以在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国家开车了。因为在春节长假期间,我也没有寻找一下哪里可以搞这样的翻译。从女儿一家回澳洲,到我离开上海赴澳洲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上网查询有此翻译业务的单位。从百度网上介绍,只要找到上海车管所,免费就可以在一小时内办好翻译手续。当我再点击“上海车管所”条目,发现没有这么一个单位。于是我就想到了公证处应该有此业务。姐姐有一位杨浦区公证处的朋友,我请她问询一下,回音是可以办理,要几天时间,付200多元手续费即可。考虑到我家离杨浦区太远,而且送去和取回要跑两趟,就和妻子商量在较近的浦西某区公证处办理这个手续。次日我们前往那家公证处,那接待人一脸严肃的样子告诉我,要带户口簿、身份证和驾驶证等三证才能办理,问及办理时间,为7-9个工作日。看她的表情,肯定没有通融的余地,加上也没带户口簿,我立即打消了办理的念头。本来澳大利亚汽车沿左侧行驶的规定,也让我有点余悸。到了澳洲后,我与女儿谈起此事,她立即上网查询一番,说只要有一个三级翻译资质的人翻译一下就可以了。有人建议她找移民中介公司,果然在当地就有一家拥有这样的翻译的公司,一位方先生接待了我们,他只化了10多分钟就把翻译件送到我的手中,收了30澳元的翻译费,并告诉我们,我就可以在澳洲驾车了。如果我拥有绿卡,反而只能开3个月,就必须转为澳洲驾照。在告别时,他给了我们一张名片,原来他与女儿还是上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麦考里大学三重校友,他也是一个上海人!

    3月12日 我也成了围绕体育场行走的老人

    女儿家门前道路朝南走200米左右,是一座体育场。那座体育场就是用木栅栏围绕的一大片椭圆形的草坪,没有跑道,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水泥人行道围绕在木栅栏外侧。还有几处断断续续的看台,以致人行道为了避让看台,也成了时起时伏的道路。体育场内各种体育活动朝夕不断,从幼儿到老人均有,开展着诸如足球之类球类的活动。有些项目我还不曾见过,拉了三条网状的走廊,竖了三根木棒,运动员用网球大般的球往里扔,有一个全副武装的运动员拿了一根上端呈长方形如同棒球棍的拍子,阻挡对方队员抛过来的球。后问及女儿,她说,这叫板球。而上了年纪的人们的主要锻炼方式就是围着体育场在水泥人行道上,一圈一圈地行走。我也试了一下,看看体育场很大,但一般速度走上一圈,也就6-7分钟的光景。由于我在上海的运动方式,就是每天傍晚沿着川杨河岸行走,所以到了此地也只能因地制宜与其他老人一样,围着体育场一圈一圈地行走。开始第一天我走了2圈,第二天走了3圈,昨天走了4圈,今天我将行走5圈。我打算把运动量提高到5-6圈,大约30分钟为止。后来,我发现老人们并非简单的行走,他们遇到熟人,经常会停下来,交谈一番。原来他们把体育锻炼与社交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使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收获,这样的方式真不错,可能明天我也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以此度过每天除了与家人在一起以外的国外寂寞的假期。

    3月13日 人和鸟类和谐相处的景象

    到了悉尼后,我变得很好睡,可能是时差的原因,晚上10:00睡下去,到早晨7:00甚至8:00才起床。妻子比我起得早一些,她在厨房里做早饭的时候,总发现有几个体型很大鸟停在阳台的扶手栏杆上觅食,叼吃女婿放置在那里的碎面包,于是跑来告诉我去看,我由于睡意未醒,懒得搭理,没有起身去看。况且这里从黎明开始,就鸟鸣声不断,各种鸟类来回飞翔,多半是我们不熟悉的种类。今天当我起来的时候,又听见妻子在说,那些鸟又来了,因为女婿事先没有放置面包,它们就停在栏杆上叫唤。于是女婿就拿了一块面包走进阳台,撕成碎片分别喂那几只鸟,那些鸟的样子很像鹦鹉,但浑身雪白,还举起一只爪子如同手一般,抓住面包在用餐,似乎很有秩序,等待女婿轮流喂吃,互相并不争抢。我妻子平时对小动物有点怵,但此时此景,也让她心情放松释然。我马上让女儿用手机将此景拍下,将照片随今天的微信发给各位“微友”分享这人和鸟类和谐相处的自然景象。

    3月14日 遇老同学话养老

    由于我每天写上一段发给“微友”,就让大家知道了我的行踪。我大学的同班同学李庆振给我来了电话。他与老伴到澳大利亚看望孙子并在此过年已有50来天,准备下周一回国,所以希望赶快与我见个面。李庆振同学来自山东农村,上大学的机遇使他改变了命运。加上他天资聪颖,后天勤奋,最后事业有成,是班上毕业后最出色的同学之一。但他没有架子,而且非常念旧,所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尽管如此,毕竟退休已有年头,不能像在位时,因为出差开会,碰面的机会不少。如今我们不生活在同一城市,也只能维持逢年过节互相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个好,报个平安而已。他的小辈与我女儿住在悉尼同一区域,中间只要步行10几分钟的路程,接到他的电话,我在当天下午就前往他那里拜访,毕竟我们大约有5-6年没有见面了,怪想念的。见了面,老同学之间互相问候和交换其他同学的近况信息是免不了的,当然主要还是谈谈各自的家庭和健康。他说,他也不能经常与儿孙在一起,因为他年逾古稀,而他老伴身体状况也欠佳,已经没有能力帮助小辈了,为了不给孩子们添麻烦,目前主要还是住在济南,那里有一些亲戚和朋友,互相有些照应,更有能够倾诉的对象。如果在国外过老,眼下能自理还凑合,属于“居家养老”。如果再往后,到了不能自理的阶段,小辈又无暇照料,只能进入养老机构,但由于他与老伴的英语水平属于基本不懂,无法与人会话沟通,看来此路不通。我对他说,尽管我还粗通英语,但只是对付阅读和日常生活,要看病讲清病情还是有困难的,什么脏腑、什么痛痒的英语医学词汇,一概不知。所以估计我与他殊途同归,最后的日子看来还是要在国内度过,美其名曰:“叶落归根”。

    3月15日 自然美与人工美完美结合的景观

    昨天女儿一家陪着我和妻子去悉尼以南往卧龙岗方向一处海岸线风景区。它包括了Bald HillLookout、StanwellPark和Coal Sea CliffBridge三处景点。用中文意译一下它们分别是培尔特山观景处、斯坦威公园和科尔海崖大桥。印象中应该是前两处景观应该比较漂亮,而后者属于土木工程,与自然美景可能无法比肩。从游客人数看也是观景处、公园和大桥依次减少。但游览的结果使我感到,恰恰是科尔海崖大桥最为壮丽,因为它融合了高山、大海的美丽和人工建筑的壮观。在观景处人们可以同时看到无边浩瀚的碧蓝大海,从金色沙滩逐渐随坡升高直到各种红顶别墅淹没在绿色树海中的高山,以及远处绕着海边悬崖呈曲线的大桥,尽收眼底,确实赏心悦目,各色人种的旅游者都争先恐后在那里取景留念。在公园里,人们在以一座大山为屏障的大草坪处,合家或铺着地毯,或围坐在大遮阳伞下品味着美味佳肴,享受着天伦之乐。但当我们踏上这座全长为665米的科尔海崖大桥时,发现游人稀少,但随着行进,我发现这里的景色是前两处景点却无法比拟的。大桥的造型与前进方向右侧长满绿树,偶尔露出棕色岩石的悬崖地形布置得如此合拍,桥的另一侧就是大海,海浪不断冲击着海岸线上的岩石,呈现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的美景。桥面用栏杆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车行道除了有来往汽车道外,还在两侧留出一米宽的自行车道,不时有骑着运动自行车驶过。人们带着全家缓缓行走在大桥上,很有幸福意境。有一对夫妇推着坐着一对“龙凤胎”的婴儿,半边还有一个漂亮的小哥哥,后面是自己开着轮椅的老父亲。那两个婴儿真是可爱,人们都要投去赞美的眼光。经过桥中的休息处,有大桥建设情况介绍的图片,它的架桥技术简单介绍,也只有像我这样从事过桥梁专业的人才能理解:“桥梁的桥墩和桥台有效地避开坠落的岩石形成的灾害。桥梁分为两个部分,南部采用平衡悬臂(架桥)方法,北部运用了增量推进技术……”,这北部应用的技术,冷不丁光看文字有点弄不明白,看一下傍边的照片,立即释然,原来采用了架桥机的技术。当我在理解了桥梁的技术内涵,再到人行道外侧栏杆边眺望全景,心中的美感真是难以言表,因为这是自然美与人工美完美结合的景观。

    3月16日 家乡味道的重现——又尝毛蚶

    毛蚶,曾是上海人非常喜欢的食物,20世纪80年代的一场甲肝,确定其病毒来自毛蚶。从此毛蚶在上海人的餐桌上消失。许多80后、90后的上海人不是毛蚶为何物。我是宁波籍的上海人,自然喜欢毛蚶。毛蚶是生长在海滩泥涂中的贝类生物中的一种,它虽然不如银蚶,属于上档次的贝类,可以上宁波人家酒席的台面,但在家常菜中是个常客,尤其还是下酒佐餐的佳肴,深受老一代上海人的青睐。当毛蚶被洗尽残余的泥沙,放在器皿中用开水焖泡若干时间,在将熟未熟之间,用一只硬币,在毛蚶尾部两边突出的间隙一拨,毛蚶就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空壳,另一半是带着水汪汪的略带血水的肉,此时的毛蚶最为鲜美。既能泡熟又略带血水是考验泡制者烹调水平的。过于泡熟,毛蚶的鲜味就大打折扣。我结婚后一度住在岳母家,我发现无论是湖北籍北京长大的岳父,还是川沙籍的岳母,对毛蚶的喜爱,与我这个宁波籍的女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已有20多年未见毛蚶了。昨天我随女儿去一个叫EASTWOOD的地方,那里一家福建人开的水产品商店在买毛蚶,问及烹制方法是否如同上海人的吃法,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们买了10来个个头比东海毛蚶大得多的毛蚶回家。为了“消毒”,女儿还特地买了一瓶葡萄酒。妻子大约心有余悸,让我在用开水焖泡时,时间要长些。然后,我逐一拨开贝壳,虽然没见水汪汪血水,但也没有过头。晚餐时,对毛蚶毫无印象的女儿、女婿看着我沾着生抽大快朵颐地品尝毛蚶时,也带着疑虑就着葡萄酒吃起了毛蚶,随后都说好吃。妻子本来下决心不吃毛蚶,看着大家的劲头,最后忍不住吃上一个。我让女儿将毛蚶照片拍下,让我的“微友”们也来分享一下。晚上女儿的朋友董晔蒨和她的丈夫何为义先生、母亲周亚珠女士来访,与他们这些宁波籍的上海老乡谈起吃毛蚶和咸呛蟹、银蚶等宁波食品时,真可谓津津乐道,是一次家乡味道的精神会餐。

    3月17日 悉尼的房产开发方兴未艾

    我这次来到悉尼感觉最明显的是,悉尼的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女儿家的周围增添了不少高层建筑是我5年前来时所没有的。而且还有不少楼盘还在建设之中。清晨就有开工干活的声音,望过去,是黑发黄脸的亚洲人在干活,估计是中国人可能性比较大些,因为只有中国人才会在这么早就上班了。以前本地人建筑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听说一栋楼可以干上好几年。这次到悉尼来,明显感到亚洲人日益增多,除去旅行者,旅居的人数也在快速增加。女儿家对面那座楼的金发碧眼的居民都换成了黑发黄脸的亚裔。走在马路上,亚裔人种与印欧人种在人数上几乎平分秋色,还不时听到熟悉的中国地方方言。那天经过达令港,看到临海的公寓式建筑正在建造,妻子说,这是上海某知名开发商开发的楼盘,她是在上海电视的广告上看到的。前天在EASTWOOD的大街上,看到房地产中介摆着摊子在推销好几个区域的楼盘,都有英汉对照的广告牌竖立,大约主要销售对象是华人。EASTWOOD的集镇上分别有两条韩国人和中国人的商业街,到了那里如同到了韩国和中国一般。商店的招牌和商品都有韩英、汉英两文标记。听一位老华侨告诉我,这里的房价因此大涨,印欧人种居民卖掉了亚裔居民集中区域的房子得到的房款,可以到别处买进面积大一倍的房子。前几天,报上有一条新闻,说是一个中国的大款,买进了3000多万澳元的二手豪宅,被澳洲政府责令限期退出,如果要买房,必须买新开楼盘的房子。看来当下的房地产开发有点超出政府的预料,政府正在采取调节措施,以保护本国百姓的利益。

    3月18日 汇率心理活动记

    自我们上次来悉尼后,女儿家装了一扇纱门。我们这次来悉尼后,她需要增配一把给我们用。今天中午我随她去了一处设在shoppingmall里配钥匙的摊位。那留了小胡子的壮实师傅和蔼可亲地接待了我们,当女儿将一把很普通的铝质钥匙交给他,他转过身去在一个电动的配钥匙专用的小机床上操作一番,不到2分钟,另一把钥匙就算配好了。然后笑眯眯地转会身子,说了一声“OK”,把新旧两把钥匙交到女儿手中,就等着收钱了。女儿嘴上说着“Thankyou!”,手上从皮夹子里掏出一张10澳元的钞票交到师傅手中。我随口问女儿要多少钱?回答:“8.95澳元”。我的天哪!听着她报出的数字,心中正在做着将数字乘以汇率的心算,要44.50元人民币,太贵啦!回来问及妻子,在上海配这么一把钥匙要多少钱?妻子说,估计只要块把钱,这两地的差距也太大了。这是从国内来初到国外的人都会过的一道心理关。看所有的价目表,总要不自觉地乘上汇率,然后按自己心理价位估计合算不合算,但多半是按国内的价格来做比较的。尽管随着在国内的收入不断的增加,与海外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羞于出手购物的现象也在减少,但合算不合算的心理活动还是难以立即消失的,因为人们还有一个性价比的观念在主导。所以有一种“购买力”衡量货币的实际购物能力的说法,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以前我到国外的头几天,都会有这样的汇率心理在指挥着我买东西的意愿,但几天以后,毕竟还是要为自己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准的,于是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物价水平,去购买必需的各种物品。但44.50元人民币配一把钥匙的澳洲价格还是太贵了点,看来在澳洲有点手艺还是占便宜的,我心里在那里嘀咕。

    3月19日 公寓大楼中的“主席”

    我们刚到女儿家不久,女儿就告诉我们,这楼里的Chairman听说我们来了,要请我们吃饭。女婿介绍说,这位Chairman是一位作家,她的著作被翻成多国文字。Chairman在我们学习英语的经历中,第一个解释就是主席的意思。这么一栋楼里还会有主席?平白无故请我们吃饭?女儿说,她以我们害羞的借口,谢绝了她的邀请。没多久,她就上门来了,因为要换鞋,所以女儿没让她进房间,就在玄关那里接待了她。她要求妻子与她见面,我因为在客厅里,因此只听到她的说话声,没有看见她的人影。她对妻子说,欢迎我们来澳洲,还说你们的教育很成功,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要求妻子与她互碰脸颊,还送了一盒“费丽罗”巧克力给我们,最后还忘不了请我们吃饭,说要做拿手的点心招待我们。对她的热情妻子有点招架不住。前天中午当我随女儿上街配钥匙时,恰巧遇到她也上街,我们共同走了一段路。女儿将我介绍给她,我们交谈了几句,女儿半开玩笑地告诉她,说我也是作家。她问我有什么著作?我本来想告诉她有散文集,但散文的英语词汇prose,我与女儿都一时说不上来,于是对她说我是科普作家,她认为科普创作很了不起。她要女儿傍晚抽时间与她谈工作,她们之间还有工作关系?随后女儿解释说,他们楼里有个委员会,既管居民的事情,有点像居民小组,也管包括物业管理事宜,有点像国内的业主委员会的事情。她担任负责人称为Chairman,还经过了竞选才当选的。女儿为司库,另外还有几个委员会委员,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的聘请虽然也要竞标,但不像国内那么复杂,公司只派一个代表列席委员会会议,客户服务是由客户电话或邮件联系,由于采用了电子门禁,没有保安,保洁、工程、绿化等物业服务,按照计划或者根据临时需要提供。原来Chairman就是国内的居民小组长或者楼组长兼业主委员会主任。她看望我们表示领导关心。她找女儿是因为她要回原籍国,让我女儿代理“主席”职务三个月。

    3月20日 艳阳与暴雨共天

    在气象现象中,出大太阳与下暴雨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以前在上海一带,黄梅天里出太阳与下雨有过同时出现的现象,但那雨肯定是靡靡细雨,不可能是暴雨。但前天下午我在围着悉尼的体育场行走时,发生了艳阳高照的同时,下起了大暴雨,发生了两种气象现象同时出现在天空中的奇观,最后以一道彩虹,结束了两种现象并存的状态。在我们的印象和概念中,暴风雨是与乌云联系在一起的,多少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里描述,暴风雨来临前乌云密布,黑暗中雷电闪烁。可是前天傍晚的情景是对我习惯概念的彻底颠覆。因为这里实行着夏时制,当我下午4:30分走出家门时,太阳虽然偏西,但阳光还是一片灿烂。当我沿着大约周长为400米椭圆形大草坪行走了5圈光景,阳光依旧照射着草坪的大半部分,只有部分因阳光被看台阻挡产生了阴影的草坪,显示出墨绿的颜色。大约有一片乌云飘过,但因为太阳偏西照射,乌云对它没有影响,在阳光照射下的草坪依然一片翠绿,乌云以外的天空照旧蓝天白云。忽然天空暴雨大作,在运动的人躲闪不及,纷纷向看台底下屋檐跑去。我与另一老人因为靠近看台,所以及时躲避,基本没有淋到雨,站在屋檐下看着雨景。真是奇怪了,在滂沱大雨之下,草坪仍旧在阳光照耀之中,翠绿还是翠绿,墨绿依然墨绿,它在接受着太阳照耀的同时,沐浴了雨露的滋润。这对我说来可能是少见多怪,那位老人则告诉我,这种现象在澳洲非常多见。说话间,雨就停了,前后大约10几分钟的光景,前方一条跨度似乎正好跨越体育场的彩虹呈现在我的视野的前方,红橙黄绿青蓝紫,层次分明,煞是好看。一会儿只见妻子、女儿拿了雨伞前来接我,她们也没想到,明明是蓝天里面飘着白云的好天,霎那间怎么会有一场大雨产生。我在想,这里的气象预报可就难了,只有报出:“晴到多云转阴,有时有雨,雨量小到中等,局部大雨或暴雨”,这样“全方位”的播报,才不会错报。女儿问我,怎么不把这奇观拍下照来给“微友”们分享?我说没带手机,也只能等到下次遇到时补上啦!

    3月21日 澳洲物业经理访问记

    女儿家所在大楼的管理委员会的主席要回原籍国探亲,让女儿代理主席三个月,需要到物业公司办理一下授权代理的手续,乘着这个机会我随她俩一齐去了物业公司做了一次专业访问。在她们与物业公司经理办完手续后,主席将我介绍给了经理,除了她说明我是女儿的父亲身份外,我自我介绍我是上海楼宇科技研究会的秘书长,是作学术访问。由于我的英语水平的局限,以及对方浓厚的澳大利亚口音,女儿少不了还要不时中间帮助翻译一下。上海的物业公司尤其是普通住宅的存在物业企业生存危机,那么悉尼这里是如何解决的,带着这个问题。我问了公司经理。我说上海的物业公司最简单也有保安、保洁、工程、绿化和客户服务五项功能,如果绿化外包,一般其他功能都是具备的,所以一家最简单的物业管理企业,几十个人是少不了的。他们这里是否如此?经理说道,他们与业主委员会是物业中介和顾问关系,至于保安、保洁、工程和绿化都是他们帮助招标聘请的专业公司,这些专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是合同签署的双方,他们只是第三方,以专业水准监督专业公司的服务质量。因为澳洲政府规定他们这种公司不允许拥有专业公司的业务,这样做是保护业主的利益,他反复用了“consumerism”一个词汇,回来翻译一下是“消费主义”或者“用户主义”,实际含义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意思。因此,当我问及他们公司有几名员工时,答曰:“6人”,管多少面积?回答:不按面积计算,按照建筑栋数,理由是对一层面积很大的建筑的管理与同样面积的几栋楼管理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说,他也说不清楚究竟管了多少平方米面积的物业,只知道管了120多座楼宇……。问及6个人的分工,他说,他们管预算、决算,还要管物业保险以及支付专业公司款项等业务。限于微信的篇幅,我也不能将此文写成了调研报告,具体内容就此搁笔。我向经理要了名片,这家公司叫DUNN’S STRATA意译就是邓氏物业公司,业务为物业顾问和物业管理。经理叫AlastairDunn。那位主席在旁边听着,一时插不上话,于是带着听似赞扬,实际有点揶揄的口气说道:“不愧为教授,问出这么多专业的问题,既然是物业管理的专家,干脆请您来当主席吧!”她看到我给经理的名片上有上海某校客座教授的头衔,于是发挥她是作家的幽默,表现了一番,意在提醒对话的双方,别忘了还有一位不能忽视的人物在旁边!

钱平雷 博客文章
2015-03-08~03-21

 

上一篇: 访澳日记(二)(2015.3.2... 下一篇: 世界十大著名科技创新园区(杨先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