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澳日记(二)(2015.3.22-3.29 新西兰)(钱平雷)
[2015-04-13 17:47:08]

    钱平雷微博链接http://weibo.com/u/1043369051

    链接: 访澳日记(一)(2015.3.8-3.20 悉尼)

访澳日记
(二)

( 2015.3.22-3.29 新西兰)
钱平雷

    3月22日 新西兰Te Anau

    一、中国人有钱啦
    今天我们凌晨4:00左右就起床,女儿预定了5:20的出租车,全家赴新西兰南岛自助游8天。当驾驶员帮助搬运行李的时候,发现他也是一个上海人,很健谈。事后,女儿说,这个时候是他最为疲倦的时候,需要寻找话题来打消瞌睡。驾驶员自我介绍说,已经来澳大利亚26年了。就是当年“洋插队”的那一批。他说,作为中国人如今在澳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随着祖国的腾飞而大幅度的提升。当中国人大批来澳旅游并大量购物的现象,与原来留给澳人中国是贫穷和落后的印象发生了碰撞,带来的先是困惑后是失落。前段时期,他经常到海滩去休闲,有当地人问他,这么多的中国人突然来澳大利亚旅游,他们怎么会有如此的经济能力?是否是中国政府发钱给他们让他们来的?他经常送旅客来悉尼国际机场,那里的免税商店以前根本没有什么生意,如今只要有飞回中国的航班,起飞前的时刻,是免税商店的购物商机来临的旺季,于是各商店都招募会讲汉语的营业员来接待回国的旅客。说话间,出租车已经接近机场,前方有大幅有关慕斯床垫的广告,是英汉两种文字。司机调侃地说,那是让回中国的旅客先有个海外印象,然后在中国购买,老外千方百计让中国人买他们的产品。进了机场果然看到贵重商品诸如澳宝之类的礼品店几乎都是黑发黄脸的华人华侨在当营业员。
    二、到了地球的角落
    我们乘坐的新西兰航空公司的飞机,从悉尼国际机场出发,经过2小时30分左右的航程,抵达新西兰南岛的皇后镇(Queentown)。大约是比较早的航班,整个机舱几乎全是金发碧眼的洋人,不像从上海过来的班机,中国人占了绝大部分,有比较适合中国人的餐饮服务,这个航班是按照西洋人的习惯安排的,好在时间不长,客服一下就算了。整个航路几乎全在跨越海面,只有进入新西兰陆地,机长提醒大家可以观看景色时,我才开始注意舷窗下的山河。飞机几乎贴着山脉在飞行,我叫不出脚下山脉的名字,那群山属于火成岩,有些山顶还有积雪,大多数山的上部是呈沙岩状的山体和苔藓的表面,局部山谷有茂密的森林,山的下部是连坡的草场和灌木丛,若干的山谷还形成了水洼状的湖泊,几乎没有人工建筑的痕迹。到了一处似河似湖水面的上空,飞机沿着河谷飞进相对平坦的盆地,然后着陆机场。在机场前,看到河滩两旁布满各种色彩斑斓的建筑别墅,非常绚丽,就像以前照片中介绍北欧瑞士山中美景一般。出了皇后镇机场,先吃了一顿快餐,从餐厅看望街景,大约是周六,街上熙熙攘攘,中国旅游者似乎不少。我和妻子都有曾似相识的感觉,觉得好像在童话故事中的小镇景象。随后我们租车自驾前往Te Anau今晚下榻的宾馆,明天在那里有一日游,170多公里的路程,车辆稀少,双向单车道允许开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路上几乎没有人烟,我们觉得到了地球的角落的寂寞。宾馆都是平房,但属于别墅形式,大家从清早出发。终于可以舒适地休息了。

    3月23日 新西兰皇后镇

    Don’tWorry(不要着急)——新西兰人习性领教
    昨天我们按计划去世界八大奇迹之称的米佛峡湾国家公园旅游。清晨一家著名的旅游公司的大胖子巴士司机兼导游来宾馆接我们。他兜了一圈把在Te Anau地区各旅馆报名的游客都接上车后,向米佛峡湾游船的码头驶去,大约需要2个小时的山区公路旅程,中间再看几个景点。当车开了一个小时,车子抛锚了。胖子司机埋怨说道,他本来就说该车需要维修了,但公司不听,于是就导致故障走不动了。他本来就是借来帮忙的,现在除了让公司再派车来接我们24位旅客以外,别无办法了。至于我们预定乘船的时间就无法准时了,一个小时左右后车可以到达。请我们Don’tWorry(不要着急)。当时我们发现这里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最要命的手机到这里根本没有信号了。他委托了经过这里的其他司机帮助通知公司。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旅客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我发现该旅行团中几乎所有人都接受眼前的事实,毫无怨言。其中一对农民样子的夫妻还一直陪着司机谈笑风生,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一小时过去了,来接的车辆杳无音信,路过的其它大巴的司机停下车来问胖子需要帮忙吗?胖子提出必须一车装走全部旅客才行,否则免谈。我向胖子建议,是否可以将我们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路过的大巴能够承载的人数,分别将大家陆续带走,都到码头集中不行吗?这样不是可以解决问题啦!胖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的建议,他说,他必须保持24名旅客在一起。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来接我们的车还是没有消息,这事要是发生在国内,旅客肯定要表示不满了,也许会打电话去公司投诉。但在这里大家都能忍,没有人出来讲话,那对夫妻继续陪着胖子闲聊。女儿和女婿也同样沉住气,耐心等待着。他们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新西兰人和澳洲人的习性是差不多的,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闹,彼此办完事情,最后结束告别用语就是“Don’tWorry”。你也入乡随俗,不要着急吧!结果接我们的车过了2个多小时才到,本来沿线要停车观看的景点都免了,紧赶慢赶迟到了码头,还是乘了后面一个多小时开的另一班游轮。等到我们游完世界水平的米佛峡湾,尽兴归来的途中,发现那辆抛锚车仍旧停在原来的地方,人们虽然被耽误一个多小时,此时也似乎以遗忘了。看来,在这里Don’tWorry(不要着急)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必须接受的态度。本来今天应该写写世界自然遗产米佛峡湾国家公园的观感,但由于被他耽误近2个小时,我们还要赶到皇后镇,住进预订的旅馆,等吃完晚饭已经10点多了,写好此文已近半夜,为了保证次日发送微友,米佛峡湾景色只能用照片代替了。

    3月24日 新西兰皇后镇

    一、我们到了人家仙境
    前晚弄到半夜,昨天清晨起来已经7:30,洗漱完毕到客厅打开窗帘,天还是拂晓的样子,透过落地窗往外一看,我马上被窗外的景色所震住了,那不是小说,电影中描写的人间仙境的画面吗?正对面画面的上方是座大山,山顶和山腰上云雾缭绕,山脚处的山坡就是我们住的湖景房的湖泊,正对我们房间的是一座置于湖中的半岛,处于画面的中央,岛上是翠绿的草坪与树叶被秋霜染成五彩缤纷各种高低疏密不一树木和谐搭配在一起。从岛到连接岸边再顺坡到左侧大山的半山腰都是各种颜色的别墅。我打开窗子进入阳台,往右侧一看,也是从我们所住旅馆门前马路同侧,随坡上升布局的各色成片的别墅。马路对面湖畔也是一片旅店的房子,淹没在柳树和其他乔木丛中,由于地势比我们所住房间来得低,所以一点也没有阻挡我的视野,相反填补了眼前画面下方的空白。我也顾不得女儿、女婿还在熟睡,敲开他们的房门,把昨夜在他们房间充电的手机赶快拿出来,用全景手法迅速地拍摄下眼前的美景。妻子、女儿被我的激动所感染,也跑到阳台上来观看并欣赏,同时赞美如此秀丽的山水。女儿让我和妻子一齐拍照,共同留下日后可以怀念的幸福印象。
    二、公众放假我们买单
    在我们的印象中,由于新西兰的货币新元比澳元汇率来得低,所以新西兰的物价要比澳洲便宜,那天从悉尼来新西兰时,悉尼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他也刚从新西兰南岛旅游回来,由于澳元与新币的汇率降至1:1的水平,所以感到新西兰的物价很贵。当时我们并不在意,但今天中午在皇后镇的一顿午餐,让我们领教了新西兰物价的不菲,而且让人觉得没有道理。由于我有胆结石,不宜吃太油腻的西餐,所以女儿从网上打听到有一家酒楼的午茶很有名,千找万寻在一条街里才找到处于二楼的酒家。上到酒楼,服务员告诉我们,今天是公共假日,应该放假,他们照常营业,但不供应午茶,只有点菜。于是我们拿起菜单点菜,发现菜肴价格并不便宜。一份榨菜肉丝汤就要28新元。我们问及该酒楼有什么特色菜?回答道:“鹿肉抄蘑菇”。一看价格也只有28新元,于是要了一份。听说这里的厨师来自广东,西兰花炒带子是拿手菜,我们也要来一份,26新元;蔬菜要了蒜蓉丝瓜,20新元。汤是不能少的,蕃茄蛋花汤28新元。妻子点了3菜一汤,一份米饭8新元。她是财务出身,点完菜,她已经知道这顿饭花了110新元。厨师手艺不错,大家吃的还算满意。当女儿去付账回来一看账单,要126.50新元,怎么多了16.50新元?是否要付服务费?答曰:没有小费。服务员解释道:今天是酒楼所在的行政区域奥塔戈(OTAGA)区的公共假日(publicholiday),该区的所有人都应放假,如果上班,就应获得加班费。你们顾客就需承担饭菜的15%附加费,所以就成了126.50新元的埋单。女儿和女婿都表示理解,说在澳洲法定假日吃饭就要增加附加费。我是一头雾水,今天并非新西兰的法定假日,何来的地区公共假日。趁妻子女儿跑进隔壁的一家百货商店购物,我问及一个好像来自中国的营业员,什么叫地区公共假日,她听出妻子女儿在讲上海话,就告诉我,奥塔戈区就好比你们上海的黄浦区、静安区,今天就是区级的假日。天哪!一个区要放自己的公共假日已经前所未闻,结果还要消费者来买单真是不可思议。这大概就是两个国家国情的区别。

    3月25日 新西兰瓦纳卡(Wanaka)

    天文台上参观“地理博物馆”
    昨晚住在LakeTekapo特卡波湖畔的宾馆里,早晨7:00起来天还是乌黑一片。拉开窗帘望天空发现这里的星斗显得特别明亮,主要是这里地势较高,空气也纯净的缘故吧!只知道这里有个教堂有点名气,可以看看,其它景点究竟如何说不清楚。按照新西兰的旅馆行规,旅客必须在10点前退房。实际上时差的缘故,10点钟仅仅是早餐刚刚用完。只能将行李全部搬上旅行车,带了行李去游玩。所谓的教堂景点只有大约20多平方米那么大,可能有点历史,但期间不会很长,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去参观,10来分钟以后就游览完毕。心中有点不甘,记得新西兰南岛是观察天文的理想地点,从镇上望去,不远山头上有几个类似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台,于是也不管那里是否开放,驾起车往那山驶去,走了一点弯路,终于驶上了通向天文台的盘山公路,公路都是半径很小的曲线,坡度也特别陡峭,上下的车辆必须互相避让才能交汇通过。等我们的车登顶时发现山顶上的停车场里车辆还真不少呢!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占了很大比例。还有不少房车,估计人们在这里过夜观看南十字星和日出,如果幸运还可以看到南极光。我看了那里树立的牌子,原来这里叫做约翰山大学天文台。因为天文台只有晚上9:00才对参观者开放观察天象,所以我们只有在山顶高瞻远瞩观察山下地理地貌以及远方的雪山,另外,在山顶免费对外开放,还有咖啡吧供应餐饮。我在山顶走了一圈,鸟瞰了周围的盆地和群山,发现这里几乎包括了所有地理特征的地貌:下面就是特卡波湖,那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内陆淡水湖,湖畔有人居住的“绿洲”,就是我们下榻的宾馆和教堂所在的一个小镇,其它有成片植物的地方,是随着从湖畔到围湖的群山地势的逐渐升高而变化的,最靠近湖的是成片高大的白杨树森林,高度都在20-40米,往后就是10米以下橡树之类的乔木树林,再往上就是灌木书丛了,以后茅草和灌木混合稀稀拉拉往山顶方向分布,但到了一定高度就只有苔藓之类了,再往上就没有植物,就是砂岩状的山顶顶部了,往更远处的远山望去可以看到的连片雪山。从山下小镇的鲜花盛开到“山舞银蛇”的积雪群山,证实了当年地理教科书上介绍的“地势的海拔高度变化也是气候特征徐变的因素之一”观点的正确。再看看山下盆地里,有成片的草地里成群的牛羊,也有翠绿的蔬菜葡萄种植的山坡和田野,更多的是因为没有沃土不宜农耕种植,只能长草从事畜牧业的草地,还有大面积不少寸草不长的“戈壁滩”。从南岛本身就是海洋和岛屿的结合体,加上上述高山、湖泊、草地、绿洲、盆地、沙漠(戈壁滩学术上属于沙漠分类)、田野,几乎所有的具有地理特征的地貌在这里来了个大汇聚,是个地理博物馆。因此说,今日登顶特别具有科普价值,看到了诸如雪山、戈壁等以前没有看见过的地貌。作为一名科普作家,我让女儿为我拍了一张表示得意心情的照片,照片中的我右手特地柱了一根登山杖,左手撑着腰,一副学者的派头。妻子、女儿、女婿也同样感到意外收获,除了纷纷拍照留影,决定不论一般旅游景点,尤其是高山上餐饮的昂贵,也要在此美食一番。令人意外的是,这里的餐饮价格与山下一样,而且服务到位。餐厅里的展示照片还显示这里科学家和摄影家拍得的南极光的奇观,更是使美食意外得到了精神美食。

    3月26日 新西兰福克斯冰河镇

    他们营造出令人羡慕的幽雅环境
    前天晚上我们住在瓦纳卡湖畔的瓦纳卡(Wanaka)那里究竟是个瓦纳卡镇还是瓦纳卡市我搞不清楚,在中国就是一个县城规模的地方。瓦纳卡湖又是一个内陆湖,与前两天的湖相比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但该镇的幽雅环境却让我们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从湖滨到背后的大山其直线距离不会超过2公里,而且那大山不是郁郁葱葱长满树木花草的青山,而是近似寸草不长的荒山。山脉的轮廓因为没有植被显得十分清晰。但就是从湖滨到大山的这块土地上,当地百姓打造出非常幽雅宜人居住的环境,令我们羡慕之下,有了思考。在湖滨除了人行道还有因为来此目的不同给予不同时间泊车的停车场。最热闹的地段只允许停车30分钟,如果稍偏一点,就可以停120分钟,当然这都是免费的停车场,但如果超时就会受到惩罚。湖滨大街的里侧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街,不同消费层次的商店鳞次栉比应有尽有。早晨不少老人坐在咖啡吧门口的圆桌旁,边喝咖啡,边交流信息,看着湖景,打发光阴,显得非常闲适。稍靠里的超市,人流车流川流不息而商品品种繁多,我们居然在这里买到中国味道的速冻水饺,而且水饺品种还不止1-2种。我们居住的宾馆实际上就是居民居住的建筑,但里面设施齐全,属5星级宾馆,一家人住在里面可以自己做饭。我们就是最为接近后面大山的居住小区。从商业街到我们下榻的地方,就是街道布局合理,各种别墅星罗棋布,看似房子结构简易,但看上去非常舒服,尤其是居民把住宅的花卉草地的打理与门前的绿化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分不出究竟哪里属于庭院,哪里划为街道。清晨我们也看见工人在清扫街道和修整公共草坪。我们驾车兜风,看到有老年居民在自己的阳台里光膀子晒着太阳,与老伴共进早餐,显得如此自得。在我们兜风中,发现有些别墅正在扩大,有些建筑在新建。停下来一看,房屋的基本架构是木结构的,当有了构架后,就把门窗预制构件往上一装,别墅的房屋就算建成了。再一看屋顶多半是轻质瓦楞板。我知道如此结构材料这与此地是地震区的缘故有关。但为什么人家可以用简单的建材造出如此赏心悦目的建筑,加上一些花花草草的点缀就能构筑出如此幽雅的家园?而我们的城镇、农村住宅的建造,用的建材不见得比人家差,在我看来更讲究更结实,但造出来的房子就不如人家的优雅,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我看他们的建筑技术并不复杂。为什么我们就达不到人家的艺术水平,凭什么他们这样的建筑就可以作为五星级宾馆的房舍?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建筑和规划、管理的文化达不到他们的境界,他们的文化依附在建筑上可以卖钱。而我们,象江南某市郊区的成群农民住宅,看上去像别墅,但千篇一律的式样,造价不见得比这里低,建材好于此地,但就是不养眼,因为他们是请“匠人”帮助建造的,没有建筑师的正式参与,这样可以省去设计图纸的费用,但失去了文化的指引,只考虑了建筑的居住功能,缺失了建筑的艺术性质。说到底还是两地居民对居住建筑和环境的理解存在的差距原因所在。

    3月27日 新西兰赫基蒂卡(Hokitika)

    游览福克斯冰川需要老天爷帮忙
    昨晚在福克斯冰川镇的一家所谓4星级宾馆下榻。我们四个人被安排在两个单元内。说是宾馆,其实是汽车旅馆,因为每个单元里面大约不到30平方米面积,只有一间房间,包括了卧室、客厅和厨房的功能。卫生间还是房间内间壁出来的一个角。应该说,设施简单但齐全。因为游客是冲着雪山和冰川来的,所以此地在如何在“冰雪文化”的充分开发方面,动足了脑筋。福克斯冰河镇是本地广告的中文译名,它的英文名字叫做FoxGlacier。我翻了词典Glacier是冰川的意思。广告上用冰河似乎不太符合中文规范。这里应该采取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方式比较合适。因此称其为福克斯冰川镇最反映当地的特征。我们的客房虽然只有一间,但它通向院子草坪的一面却全部是落地长窗。透过窗子就可以仰望前方的雪山顶峰,从院子的热带花草到雪山,四季植物,几乎一应齐全。为了提示游客看雪山和日出,窗帘也分为上下两截,当拂晓天蒙蒙亮的时候,人还处于似醒未醒还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可以先拉开上面的窗帘,看到太阳从雪山升起的罕见美景。因此住宿费是比较昂贵的,我们四人住在两个单元的花费,是我们这次旅游至今最贵的一宿。因为店家将雪山景观当作资源和其他服务一起卖给了旅客,那是愿打愿挨的买卖。至于冰川倒是游客到此必看的景观。因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看到雪山的机会还是有的,在国内在云南、四川一些旅游地都有雪山可以眺望。在新西兰南岛旅游,不少地方也都可以远望雪山。但要看冰川那就难了,因为在国内,那只有在新疆、西藏等高海拔的地方才能直接目睹,而且那里往往空气稀薄,一般旅客是无法到达的。而在这里把车泊在指定的地点,再徒步40分钟就可以走到冰川末端的前方,清楚地看到从山顶泻下的雪水凝成的晶莹剔透,呈波浪状的冰瀑布,到了末端突然断了,形成一道几十米高的垂直冰墙。游客就在离冰墙几十米远的观景台上摄影拍照留念。这对于以前只能在影视中看到冰川的游客来说,机会太难得了。我们还看到大学老师在那里给年轻学子讲授有关冰川的知识。各国的游客接踵而至,互相鼓励攀登这虽然不高,但还是要花点力气才能如愿以偿看到景观的山路。我们夫妇还与来自澳大利亚珀斯的一对夫妇一起合影,共同留下美好的记忆。当地并没有简单地让游客观看雪山和冰川。他们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让旅客付出不菲的代价乘坐直升飞机,观看更为壮观的冰川景象。即使一家看似普通的咖啡吧,也选择可以远眺雪山和冰川的地点,让游客一边喝咖啡、吃快餐,一边看美景。他们还开发其它与雪山、冰川相关的旅游项目,如从咖吧往里走一段森林曲径,可以在林中的湖泊中看到雪山的倒影,也是别有一番意境。但他们并不像国内以此另外收取旅客的费用。但当地的老天爷有点难以捉摸,变化多端,我们在林中拍湖中雪山的倒影时,已有云彩向雪山飘来,一眨眼,雪山就被云雾阻挡不见了。在我们到达这里的头一天,遇到一批来自上海的游客,他们每人付出2.2万元来新西兰旅游,到此地只有住一夜,下午到达时,偏偏乌云密布,结果效果打了折扣,直升飞机也不开。所以游览此地的首要前提是老天爷帮忙。

    3月28日 新西兰赫基蒂卡(Hokitika)

    在玉石城看到了我在北半球未见的天文现象
    前天晚上我们住在号称玉石城的赫基蒂卡镇的一处沿南岛西海岸的小木屋的宾馆里。我对玉石不感兴趣,所以没有随家人去逛玉石商店。该地尽管有一处“峡谷”景点,昨天上午去游览一番,没有太大的特色。但是在沙滩观察日落的活动过程中,以及星夜观看天空星象,看到了我在北半球未见的天文现象。到高山水边旅游地看日出或日落是一件不算很稀罕的事情,但我一直因为没有看到过太阳贴着地平线或者海平面升起或者落下而耿耿于怀,每次太阳升起或落下总有所谓朝霞或晚霞处在地平线上,太阳总是在云彩中出现或消失。在文学作品中或者老师讲课中,描述太阳从地平线“跳起”的现象,始终没有看到过。后来我经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才判断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非要看到贴着海平面与地平线的日出或日落,那就要等到有适当的湿度和尘埃的浓度,尤其是在大海里,尘埃肯定是比较少的,空气比较纯净,所以比陆地上容易见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景象。当时不知我的推论是否正确?前天晚上的日落,如果符合我假设的情况,就可以看到贴着地平线日落的现象。因为这里空气纯净,尘埃肯定是比较少的,表现在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阳光仍旧刺眼,不像我们在北半球看到此时的太阳,成了一个红彤彤的火球,人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看。当时虽然有一片云彩接近地平线,但还有一段距离,不影响我们观察太阳是否贴着地平线落下。果然,太阳是逐渐贴着海平面落下的,全部下到海面后,仍旧发出耀眼的光芒,导致上方的云彩所谓晚霞,显得尤其绚丽。昨晚圆了我希望亲眼目睹太阳贴着地平线升起或者落下的夙愿。
    如同在北半球才能看北斗星一样,看南十字星必须到南半球才能看到,入夜后我与女婿跑到室外观看南十字星,果然比在大城市里观望来得明亮和清晰。但意外发现有一道如同以前在上海夏夜的星空看到如同银河的天象。我以为只有在北半球才能看到银河,如今因为城市光污染等原因,在北半球用肉眼已经看不到银河了。女婿说,那就是银河,看到我将信将疑的样子,女婿回到屋内,打开电脑,在《百度》上搜索有关“银河”的信息,果然有科学家发表文章,说他在北半球看不到的银河,在南半球太平洋的小岛上看到了,因为那里受到人类的环境污染影响比较小。我们所在的赫基蒂卡镇就是远离城市地广人稀如同乡下的地方,又在海边,也是空气纯净的环境,因此,在这里让我意外地看到了银河。

    3月29日 新西兰基督城

    大地震后的基督城印象
    昨天下午来到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基督城(如果音译为克莱斯特彻奇)。还在离开该城10公里的地方,就发现车辆明显多了起来。这一路我们自行驾车,连续几天都处于罕见人烟的地带,连着开半天车,也见不到几个人,倒是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草地山坡上吃草,却看不见放牧的人。可一旦靠近基督城,行人显然增加,比我们这几天看到的人数总和还要多。进了市中心,虽然没有几幢高楼大厦,都是旧时英式的一、二层的建筑,但也纵横成行,像个城市的样子。尤其是大片草坪绿地,以及城市雕塑、教堂,以及有轨电车至今还在行驶,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及其周围建筑物保持着典型的英格兰城市的风格。2010年9月4日这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2级大地震,许多建筑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尤其是该市的象征性建筑——克莱斯特彻奇大教堂也没有逃过这一击,至今仍旧被铁丝网围绕着。整个城市被大地震狠狠攻击后,至今没有缓过来,表现在到处是在建设的工地和破坏建筑的废墟被清理后留下的空地。不少旅游资料上介绍的艾汶河(AVON,取名自诗人莎士比亚故乡的河)流经市区,“两岸绿柳成行,迎风飘荡;道路两旁橡树成荫,景致典雅”,更是让人感觉英伦文化曾经对它的影响,但车到此地已经令人难以感觉到它的典雅。五年过去了,这样的重建速度让人难以估计不知要到那天才会有个头。这与我国国内震区重建的声势实在无法比拟,我在想,这是否与新西兰人“Don’tworry”(不要着急)的天性有关?不管如何,基督城还是南半球的重镇所在,各色人种在这里都能到处看到,尤其是一看就是南太平洋岛国的百姓样子,更是在此多见,他们与我们这些外国人不一样,是把这里作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集散地在发挥作用。我们看到比上海大润发超市还要大的超市,各色人群在此大量购物。该市市区大约与我国沿海一个县级市的大小差不多。但从这里的坎特伯雷大学和机场来看,与该市的城市大小并不般配,显得更加具有名气和规模,现在中国人在这里也得到特别的关照,超市里遇到中国留学生,飞机场里不少中国员工,还有一家只有一个开间门面的“富山茶楼”的广东式饮茶,在传媒上特别得到推介,这是针对中国人来的。

    我们下榻的宾馆是东、西两幢8层楼的建筑,中间的庭院盖上拱形的玻璃天棚,里面既是步行商业街,又是有轨电车的终点站,倒也别有一格。
    8天的新西兰旅游结束了,当飞机从基督城飞回到悉尼上空时,看到的情景与新西兰南岛相比犹如两个世界,一个号称南半球的纽约,另一个被称为地球最后一块净土;一个是繁华的都市,另一个是天涯海角。我的专题写作都是每天匆匆撰写,匆匆发出的。照片大多数是女儿所拍,再让她根据文章内容编排后附在文章后面。因为与国内时差5个小时,我们离开旅馆大约在9点多,但在国内却在凌晨3点多。所以弄得阅读的微友们清晨甚至凌晨看我的拙文,我在收到他们发来的评语或微信表情时,心中感到欣慰,因为我的幸福和辛苦与大家分享了。但看到发出的时间时,又有一点内心的歉意,因为我影响了他们的睡眠。新西兰南岛之行的观感,如同牛吃草,只是当时先粗粗吞下,随后还要进行反刍,重新咀嚼。如新西兰的公路交通,落后的基础设施却在承担高速公路的功能。再如离家14年的女儿在外闯荡,其成长令我们做父母的刮目相看,等等话题将在我日后的《访澳日记摘抄》中继续下去。这两天又有好几位我重量级的朋友要求成为我的“微友”,更使我下定决心,把《访澳日记摘抄》进行到底。

钱平雷 博客文章
2015-03-22~03-29
 

上一篇: 载人登火星至少要廿年以后(李必光... 下一篇: 访澳日记(一)(20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