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协会活动
作品需要勤打磨,改稿原是基本功——第13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小组和个人科普作品进展交流侧记
[2021-08-10 12:35:01]

 

作品需要勤打磨,改稿原是基本功

——第13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小组和个人科普作品进展交流侧记

    8月8日下午,培训班开展了线上小组和个人科普作品进展交流会。本次培训班的主承办方有幸请到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匡志强先生,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科幻作家、科幻苹果核负责人丁子承先生,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副主任医师薄禄龙先生,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松鼠会创会会员、天文学博士孙正凡先生为小组和个人作品到场进行点评和指导。
    在学员作品分享交流会上,各小组代表和个人代表依次在线上展示现阶段各自作品的进展,介绍未来完善方向,并提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评委们逐个点评,耐心为学员们解答困惑,提出相应的可行建议。

    第一小组
    小组作品 《喝了千滚水会亚硝酸盐中毒吗?》科普视频

    翟伊平代表小组进行介绍。从网传的“千沸水会导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入手,向大众科普亚硝酸盐的利弊、千滚水中亚硝酸盐的来源等,并且让实验和数据来“说话”,对网传之言做进一步的探讨。目前已经完成PPT初稿。针对本作品,评委老师对结论给予肯定。同时也表示,应当关注科普的性质以及受众,针对不易启发普通民众好奇心的此类偏探究性课题,建议增加内容表现手法,让过程更吸引读者。

    个人作品《海王星使者》科幻小说

    郑骁原保持着自己从儿时开始对航天航空和写作的喜爱,创作了个人作品《海王星使者》,讲述在2045年海王星探测热浪掀起时,各探测器却发生离奇失联,人类对此进一步探索的故事。针对本作品,郑同学有出版的打算,目前已经完成两万字文稿的写作。评委老师表示题材很不错,行文流畅,笔法成熟,但内容需考虑读者,更加通俗化。若考虑出版,应重视字数限制,加强行文紧凑度。

     第二小组
    小组作品 《寻找低碳密码,争做零碳先锋》宣传手册

    黄引娣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作品以折页宣传册的形式,包含六页,意在帮助青少年明确日常生活中的碳影响,提出可行的控碳行为。目前文稿内容已经大致完成。评委老师表示折页形式新颖,但内容相对传统,应当计算考虑用户体验,注意呈现形式和版面,增强趣味性,关注如何让宣传册达到传播更广的效果。

    个人作品 《穿越人体》科普读物

    成洁瑶介绍其个人作品。从三个小朋友穿越爸爸身体时的视角,科普关于人体“结构与功能”、“感觉与协调”、“遗传与生长发育”三大板块的知识。汇报当中成洁瑶提出自己对于课程性是否保留、版权、资金和科学性的四个问题请教在线评委。评委老师给予耐心解答,总结而言,作品应重点关注内容体系架构和吸引力,科学性首先无需过度担心,要大胆动笔,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  

    第三小组
    小组作品  《赤藓糖醇足够健康吗?》科普视频

    范林瑞对个人作品进行了汇报。作品从代糖中赤藓糖醇入手,介绍其定义、对身体的利弊以及摄入建议。目前已经完成了初稿。评委老师表示经过上次的指导,此作品范围缩小了,内容更加精准。但考虑受众,标题应当更通俗化,可以使用指代,拟人化,比喻性等。另外,建议用普及性,生活化的场景冲淡说明文的感觉。再者代糖本身具有争议性,结论处理需谨慎。

    个人作品 《病毒星球历险记》科普课程设计

    王雅婷介绍个人作品的进展。在疫情背景之下,儿童相关科普内容欠缺,所以王雅婷针对1-3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关于病毒的相关课程以及病毒和免疫系统对抗的舞台剧。目前课程PPT和舞台剧剧本均已完成。评委老师表示内容丰富,但欠缺了对病毒的介绍,还应补充人与病毒共存的概念,另外作为课件还需考虑与授课老师的配合,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互动,关注时间,精简内容。实施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反应,对课程成果进行有效测量。

    第四小组
    个人作品 《白色瘟疫大作战》科普宣传册

    唐金燕对个人作品进行汇报展示。作品分为五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肺结核的历史、症状和方案等。目前已经完成每一章大致内容和前两章主体内容的写作。评委老师表示作品选题很好,但可以参考自媒体的宣传形式,提升吸引力,增强故事性,注意写法,与读者切身相关的真正感兴趣的点提出来放在醒目处。

    第六小组
    小组作品  《“呼噜娃”大作战》科普文章

    杨慧雅进行小组作品的进展汇报。作品通过情景互动、机理探究、科学诊断等六个部分,对睡眠当中的呼噜现象进行科普。目前文稿已经完成。评委老师指出要确定对象及目标,需增强其趣味性和突出性,对内容范围缩减,丰富形式,另外尽量不要提及具体软件,会让读者感觉为广告。    

    个人作品 《梦的奥秘》科普文章

    贡洁作为代表对小组作品做进展汇报。作品通过微信推送的形式,以投票提问与读者进行互动,将睡眠和梦联系起来,介绍梦相关的知识。目前文字部分大致完成。评委老师指出需明确对象人群,才能把握重点,明确如何切入,另外可以再去探索新的理论,关注学术进展。

    第七小组
    个人作品 《作息不规律对身体做了什么》科普文章

    张明慧介绍个人作品的进展情况。作品从了解作息、不规律作息形成、对身体影响等角度,讲解不规律作息对人生活的影响。目前正文初稿也已完成。评委老师表示主题切入过慢,建议聚焦于直观处,突出重点,另外,也可以再思考是否有更深层的生理规律,从深入本质的角度进行探究。

    第八小组
    小组作品 《你猜不透的彩虹》等 科普文章

    李漫淑作为小组代表汇报作品的进展情况。此作品是对不同类型的彩虹进行介绍的天象科普文章,包含制造彩虹、摄影、歌曲等章节。目前文本主体已经完成部分。评委老师指出选题很好,但内容偏多,需先立足于主题,再去扩张,考虑读者本身感受,提升可读性和吸引力。 另外,可以补充基础原理,让科普角度对读者有一定的提升。

    个人作品 《君子无所争?——马克思实践观下的教育内卷化》科普文章

    孙凡凡对个人作品进展进行汇报。作品从“教育内卷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二者“双向互动”三个部分展开,对内卷一词有更合理的解释。目前也基本完成文稿的写作,后期准备设计成手绘的形式增强可读性。评委老师表示要明确科普对象,考虑要回答读者的问题。另外,此内容本身比较有难度,建议从实际问题出发,希望能够落地。
    在交流会中,评委老师对学员们的作品给予充分地指导,耐心地解答。总结而言,可归为“大胆写,出成品,明定位,提趣味”四方面。希望学员们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及时发现作品问题,做出调整,投入到后续作品的完善中!

本版文字撰稿:赵羚秀 骆红羽;图片截图:骆红羽、赵羚秀
 

上一篇: “科普,科学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下一篇: 科普名家作品系列研讨会再议原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