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创作谈】《我的自然笔记》丛书背后的故事
[2020-03-30 00:04:39]

 

创作谈

《我的自然笔记》丛书背后的故事

原创 芮东莉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

        暮春三月,青梅初上,      

        卷墨芬芳       

        寻寻觅觅,主笔人何在?     

    2017年春天,当时还在接力出版社工作的李炜老师通过网络与我取得了联系,接触下来,我们发现,彼此竟然有着如此高度的认同感。我们感觉,在中国,尽管出版了不少冠以“自然笔记”名称的图书,但是真正适合青少年朋友直接阅读、学习的本土原创作品却依然很少,于是我们萌生了创作一套“有趣的、能够激发孩子科学探索精神”的自然笔记丛书的想法。

    自然笔记类创作,既可依季节进行,又可按主题开展。一翻讨论下来,李炜老师建议,四季的形式固然容易把握,但因为许多自然探索并不与季节相关,在图书创作中,如果按季节来,就必然会受到制约,莫若采用主题化的形式。事实证明,在后来的创作中,李炜老师的这一提议是如此正确。正是因为脱开了时间的限制和束缚,创作者们才得以实展拳脚,即使在一间小厨房、一个小阳台,也能够呈现大自然的神奇魔力。

    既然是按主题创作,那么,图书的作者就可以不限于一两位,因为每册图书之间可以保有一定的独立性。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去哪儿寻找合适的创作人员组建团队。

    请自然教育领域当红“大咖”加盟?不行。因为即使是自然教育领域的“大咖”,尽管他们有许多自然探索的好点子,但很多人并不擅长自然笔记又写又画的创作方式。而且,这套丛书打一开始,便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这也意味着,未来将是一场“硬仗”,“大咖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打磨一套尚不可知“面貌”的图书的。

    摆在我面前的可能只有一种:寻找既擅长做自然笔记,又会做科学探究的人。其实,在我看来,做自然笔记并不难,难的是以自然笔记的形式去进行科学探索,并始终充满好奇心,对各种小试验、小创意怀揣一腔热情。

    在自然公益学堂,我有许多知心好友,大家聚在一起,帮我出点子。我也极力鼓动几位具有上述潜力的老师加盟创作,然而没过多久,到撰写样张的阶段,一些老师因为始终找不到感觉,不得已,暂时退出了。

    这也难怪,我们正在创作一件全新的作品,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材料,甚至当时作为主编的我,都无法拟出一个像样的体例。

    然而急流之中总有勇士,周斌老师留了下来,不但如此,她还为我引入数位“干将”,全部来自教学一线。如果说,在科学探索中,谁最懂孩子需要什么,那么,毫无疑问,一定是这些优秀的一线教师。

    周斌老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自然学科中心组成员,宝山区首席教师。

    张敏老师:上海市青浦区自然学科教研员,全国优秀特色教师。

    张新娟老师:上海市佳信学校自然教师,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公众号“爱实验”栏目主持人。

    王玉娟老师:上海市宝山区顾村中心校美术老师,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研究课题二等奖获得者。

    最温馨的是,一些老师不但自己加盟到创作团队中,而且,还把她们最亲密的爱人伙伴也带了进来。在让大自然滋养我们未来小读者的同时,我们以及我们的家人也一起受到了大自然母亲的滋养,这恐怕是主创团队始料未及的事吧!

    留下来的还有博学而热心的王洪元老师以及他的搭档朱紫怡。

    王洪元老师:上海市矿物化石研究会副秘书长,负责研究会科教专委会及研究会博物馆工作。

    朱紫怡:上海大学视觉传达系在读研究生,上海自然博物馆志愿讲解员。

    上述主创人员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我的自然笔记》丛书第二辑的创作中,《校园里的“战争”》《叶片上的艺术家》《植物的秘密法宝》《寻金记》,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初和大家正式见面。

    留下来的还有年轻而坚韧的李航老师。起初,我不以为这么个小小的姑娘能够担任起一册图书独立的创作工作,虽然,她在出版社已经是一位负责童书出版和推广的“老”编辑,虽然,她来自自然导赏员培训班,并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做自然观察和记录。

    起初,我将她和另一位自然公益学堂的老师结为对子,心想,两个年轻人凑在一起,总能有所作为。然而不巧的是,和她结对子的老师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终究暂时退出了团队,我心想,罢了,这本书必定是流产了。然而,小小的李航老师表现出了她极为坚韧的一面,竟然独自担当起了一册图书的创作工作,并且大胆改变了创作主题,因为她认为,只有她最有“感觉”的故事和探究主题,才会给图书带来生命。

    当然,任何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都不会那么容易。捉笔伊始,李航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她有一个好故事想分享给小读者,但是,这个故事如果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讲,似乎不太“科学”。原来,她和爸爸在阳台上开了一家鸟儿“星级酒店”,在饲喂小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鸟儿的无比可爱,同时做了许多有趣的观察和试验。但是,因为读过许多生态保护的图书,又上过自然导赏员培训班,她知道,给野生动物喂食,可能会让它们对人类产生过多依赖,从而失去野生的能力。

    我和作为副主编的永林听了,觉得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性。我们鼓励她去读《瓦尔登湖》,去读彼得·渥雷本的《大自然的社交网络》。看看梭罗如何通过饲喂野鼠和松鼠从而与它们“定交”,读读渥雷本“那些能够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人,会更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与动物之间紧密的关系,也会时刻准备着为保护动物而做些什么”。就像《小王子》里,狐狸与小王子彼此相互“驯养”一样,只有通过建立某种情感的需求与关联,才会让对方真正住进心里。于是,李航老师释然,并把这个故事作为她著作里第一章的内容。同时,她用不同凡响的设计元素,让这个小故事充满了温情。

    另外一个主创人员比较特殊,她是《胡麻的天空》作者秀英奶奶的妹妹,也就是我们的五姨。她是我们家庭创意写作工坊的一位重要成员。

    五姨秦秀平,是一位来自内蒙古农村的农民,年轻时曾做过乡村教师。她是秀英奶奶的“徒弟”,近年来,在农忙与打工之余,致力于乡村自然观察与记录。

    早先,和她一起讨论书稿的创作,颇有一番难度。因为农村生活闭塞,前些年,五姨鲜与外界交往和联络,甚至不太用手机。我和永林一边鼓励她自由创作,一边给她出命题“作业”,请她把农村各式各样好玩的自然游戏用自然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五姨是个完美主义者,每一幅图画,每一个游戏的细节,都追求精致与准确,很多时候,甚至会被“师父”秀英奶奶批评。

    因为进度缓慢,秀英奶奶多次表示愿意代笔,然而五姨骨子里却极其倔强,始终没有同意。

    花了很大力气,很高兴,终于,我和她合力完成的这本有趣的自然游戏大比拼《和大自然做游戏》,作为丛书第一辑中的一员,按时出版了。

    为五姨感到骄傲!

 


 

     转载自自然公益学堂

 

上一篇: 我眼中的叶永烈 下一篇: 【医学科普小说】淋巴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