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买老来瘦” 谬矣
原创 杨秉辉
有句俗话叫做“千金难买老来瘦” ,是说老年人瘦好。我想大约是古人看到一些吃得脑肥肠满的达官贵人、地主老财,似乎反而不及瘦些的劳动大众长寿的缘故吧。肥胖者常伴有代谢的异常:血压、血脂、血糖增高,确实不利于长寿,但是消痩对于健康亦是非常不利。不过,这里需要说清楚的是: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的异常堆积,消痩是指肌肉的损耗,没有人会把肌肉发达者称为肥胖,也不会有人把少了些皮下脂肪的人视为消瘦。所以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 实在是指老年人肌肉的衰减,如果把它说成是“千金难买”的好事,当属荒谬。
骨骼肌减少严重影响健康
人体的肌肉有三种:骨骼肌、平滑肌与心肌。骨骼肌主要在四肢、胸腹、腰背,除面部的表情肌等外大多与骨骼相连,受人的意识支配,收缩时牵动骨骼,产生动作。平滑肌主要在内脏器官,受植物神经支配,协助实现各脏器的功能。心肌在心脏有跳动的自律性,受植物神经调控。三种肌肉中骨骼肌数量最多、体积最大,其重量约占体重的40%,不过骨骼肌的量与年龄相关,一般在30岁左右为最高峰,以后便会有所下降,进入老年以后下降更为明显,有研究指出:70岁以后骨骼肌的量每10年可能减少15%~20%,不但数量减少,肌肉的力量下降更为明显。
骨骼肌数量的减少与肌肉力量的下降,普遍影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甚至是老人丧失自理生活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肌肉力量的下降也会影响平衡功能,容易引发跌倒与骨折,尤其是腰部与髋部的骨折,常被称为老人“最后的骨折” ,严重危害老人的生命安全。
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的骨骼肌的减少、肌力的下降被称为肌少症,或“原发性肌少症“,而由于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肌肉减少称为”继发性肌少症“。原发性肌少症在我国发病率甚高,目前尚缺少精确的统计,有文献提到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0%,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则可能高达50%,实在是不容小觑之事。
占着体重40%的骨骼肌是人体活动的泉源,此外,它还是骨骼和胸腔、腹腔的保护层,体温和平衡能力的维护者。除了这些物理性的作用外,骨骼肌还是参与机体代谢的重要“噐官” ,其蛋白质含量占全身蛋白质的半数以上,其中的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之所必须,能为人体各种功能性性蛋白质、包括抗体的合成提供原料。骨骼肌中含有大量的胰岛素受体,是糖代谢和糖原储存的重要场所。所以骨骼肌的衰减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还可能引发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如2型糖尿病等代谢紊乱。
关于肌少症的诊断
肌少症引起医学的重视是近年之事,诊断目前尚缺少公认的标准和方法,不过看上去痩骨伶仃者,至少是肌少症之疑似者。体重(质)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小于18.5者亦可能为肌少症患者,还有一粗略的判别之法:使受试者放松端坐、两足着地、膝关节呈直角,以其自身之双手拇指与食指成环状,如能围住小腿之最粗壮处、甚或有余者,应有肌少症之疑。但看上去不见消痩,虽无重要器质性疾病,而手无缚鸡之力或步行艰难与其年龄不相称者,亦应有肌少症之疑,需就医检查。
不过,肌少症目前尚无肯定有效之药物治疗,改善之法在于生活行为之调整,因此对一般老人而言,是否明确诊断为肌少症或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对消痩的、或肌肉无力之老人应就医检查排除重要疾病,若非为重要疾病所致者,即应增加其营养、加強其锻炼,而不能视为“千金难买”的老人之福。
吃与动,防治肌少症不二之法
骨骼肌之构成以蛋白质为主,故不难理解欲增加骨骼肌必需增加蛋白质之摄入。蛋白质由不同类型氨基酸组成,饮食中摄入之蛋白质並不能直接转到肌肉中去,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分解为氨基酸,人体按需选择氨基酸重新合成其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老年人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犹如工厂之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不高,欲其有一定的产量需给予更多的原料一般,故老年人之饮食中需有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虽然在一些植物性食品中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其中氨基酸的构成终不及动物性蛋白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的需要。故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指出:高龄老年人的膳食中应以易于消化吸收的动物性蛋白如蛋、奶、魚、鸡、鸭等的摄入为主,当然,亦需有适量的蔬菜、水果等的搭配。
骨骼肌中还含有大量的肌糖原作为能量的储备,故欲增加肌肉还应该有足够的主食、即碳水化合物摄入,使之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肌肉之中,否则摄入之蛋白质将作为能量消耗,不仅不能增加肌肉反而不利健康。
除饮食的调整外,还需加強肌肉力量的锻炼。通常对老人的体育锻炼多强调的是有氧运动,即中等強度的全身性活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健走等。但如欲增強肌肉力量、若无禁忌、除有氧运动外,还需做些以增強肌力为目的的“抗阻训练”。抗阻、即对抗阻力之意,如平举双臂、抬起单腿、由下蹲而站立,由坐臥而起身等皆有抗阻(抗地心引力)之作用,如能再加一定的器械,如举哑铃、拉弹簧、拳打砂包、足踢砂袋等训练效果更佳。许多居民小区设有露天运动噐械,则多有此等抗阻锻炼之功效,而且户外锻炼,若非严冬酷暑,阳光之下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增进骨骼的健康,亦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升。可视年龄、体力、运动习惯等酌情选择。
当然,欲速则不达,无论是饮食的调理或锻炼的加強,皆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原理上说,肌少症的预防应始于青年,在30岁前关注饮食健康、养成运动习惯,使肌肉在达到峰值之时有更高的含量,中年以后从营养与锻炼两方面来减少肌肉量的流失,便可减少老年时期肌少症的发生。不过即使已经进入老年,甚至已有肌少症发生,注意调整生活行为,科学地增加营养、加強锻炼,亦可阻止肌少症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亦不为晚。
科学的生活行为,永远需要。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等职,因肝癌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