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黑匣子”尚未打开(朱盛镭)
[2012-04-21 19:21:56]

    朱盛镭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zhushenglei

    相比其他产业,汽车是技术创新较缓慢的产业之一。从一百年多的发展历史看,汽车创新的技术来源绝大部分来自外部的相关行业或学科。随着世界新能源科技日新月异,主宰汽车产业未来创新的能源技术来源尚在变化或不确定;当前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的严酷性还远未足以迫使企业家放弃传统汽车产业技术而打开的新技术“黑匣子”。因此,面对能源替代技术的光怪陆离、利益集团的博弈、企业家的偏好和专家预见的莫衷一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面临多种诱惑或多层多面的考量。

    根据国外经验,政府在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选择上,正由以往注重技术的单一化格局向多种技术共进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在新能源汽车引入市场初期,激励政策惠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汽车制造商、新能源生产商、基础设施经营者及消费者等。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发展最终也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要在没有政府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竞争。

    回顾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演变,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先是各种技术(混合动力车、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乙醇燃料车和其他生物燃料车)的“齐头并进”,后是将电动汽车列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继而提出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才是当下最符合市场需求和过渡阶段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路径;在发展模式上,或非常规的“跨越式”,或打碎坛罐的“起跑线”,或 “弯道超车”的捷径,从而进入了悖论:一方面研发推进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似乎离市场化前景渐行渐远。战略嬗变掩饰不住当前汽车界的焦虑或浮躁。

    因此,面对近期新能源汽车诸多的利好政策密集跟进、政府频繁表态以及相关规划细则和发展路径的逐步明晰,我们一方面似乎有感欣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认为作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突破口,新能源技术革命正方兴未艾,远未“尘埃落定”。因此,我们盼望国家制定“凸显重点、多元共进”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径和惠及各方利益的政策。在推进国家战略规划的同时,我们还需继续关注世界能源科技的变革,关注相关学科的萌芽和新技术的动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当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黑匣子”打开时,在突然降临的“替代技术”或不期而遇的企业“黑马”前,不至于茫然无知或束手无策。

    (刊登于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朱盛镭 博客文章
2012-04-14
 

上一篇: “学术不端”与“版面收费”(许兴... 下一篇: 回顾阿西莫夫 激励新原创科普(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