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惠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2010jwh
今天又一次来到海洋能厅,对面已摆满一排科普墙。
据与Isaac Asimov有过一段交情的卞毓麟先生介绍,当他“深知自己的前途不在显微镜下,而是在打字机上”后365天平均工作10小时/天,连度假也是猫在房间里打字,梦想竟是“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打字机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
这份惊人的勤奋成就了他一生无人超越的470本著作,《文汇报》老记江点出,反观我们的困境,关键有三:增加前沿原创科普;明确科学写作的专业性;加强科学权威的科普作用。
理性过后,周戟老太太的一句振臂呼吁:信心比知识更重要!这份感性让人热泪盈眶,好像在一片迷雾中看见了终于射进来的一缕阳光。
科学松鼠会的代表先是向在座介绍了他们和他们的成就:十几本出版的书和每年几百万字的发表。他提到的新媒体和驱逐伪科学都是十分有含金量的话题。
不过科幻苹果核的小王发言就有点边缘了,大量的篇幅都在累赘地感谢各位前辈,终于把宝贵的探讨时间挥霍pia飞……《科学生活》的郑主编一语惊人:阿西莫夫年复一年不停歇工作的生活方式并不科学……
接着科教社的年轻女同行倒是倡导了人文在科普中的不可忽视,保护科学家要从文笔训练、专业背景和创作时间上都给予足够的关心。
市科协的领导也从他们的角度表示打出品牌的紧迫性,倡议要从单向传播向群众主导的科普创作转变……虽然没错,可这还真得有很长的路要走呢。肢体语言十分丰富的中科普作协副理事长也提出了四点实在的希望:经济支持、参与态度、关爱新人和树立大师。
在写作方面对我的启发就是他简洁明了的信条:在“镶嵌玻璃和平板玻璃”中选择后者,“能用简单句绝不用复杂句,能用字母少的词绝不用字母多的”。
季文惠 博客文章
2012-04-07